忆江南·歌起处鉴赏

忆江南·歌起处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短歌。起句以悠扬的歌声,抓住读者的听觉,先声夺人,引出明丽的画面:斜日半江红。斜日正是落日,落日的晚霞洒在江面上,碧绿的江水出现了“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的瑰丽画面。接着词人又以“柔绿的竹篙”和“黄梅细雨”点缀画面,夕阳之下,细雨,江水新涨,着一“添”字,使人似乎看到竹篙吃水加深,使撑船之人更需奋力,...

忆江南·歌起处注释

忆江南·歌起处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篙:竹篙。②梅子雨:即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③耐:宜,适宜。④藕丝风:形容风雨细如藕丝。⑤五湖:指太湖。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鉴赏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和情怀。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译文及注释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故国的道路。春天反复无常,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 注释⑴此词原题为《点绛唇·春闺》,后代编者王昶等人为拔高陈子龙这首词的思想而作了修改。⑵“几番”句:指清兵入关后的一系列事变。⑶...

京师得家书鉴赏

京师得家书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是一首思乡诗.   江水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长,每行没有其它的话语,只是告诉我要早日回到家乡去。

京师得家书译文及注释

京师得家书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注释京师:指都城。

念奴娇·春雪咏兰鉴赏

念奴娇·春雪咏兰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明季爱国志士陈子龙(1608-1647年)字卧子,晚年自号大樽,是著名的人与词人。其诗作以慷慨淋漓、沉雄豪迈传世。“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沈雄《古今词话》)。其词作成就更大,曾被谭献誉为明代“第一”(《复堂日记》);但词的风格却“风流婉丽”(《古今词话》)、“绵邈凄恻”    (《明词综》引王士祯语),以阴柔之美擅场,同...

念奴娇·春雪咏兰赏析

念奴娇·春雪咏兰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约作于1647(清顺治四年)三月。作者继承《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雪代指险恶的时代环境,以兰代指坚贞的志士仁人,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   词开头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作者责问老天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春深”而有“飞雪”,反常且令人痛苦...

念奴娇·春雪咏兰注释

念奴娇·春雪咏兰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⑴此词以兰自喻人,痛悼抗清志士之牺牲,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⑵“问天”句: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问老天何以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⑶“解佩”句:言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⑷“九畹”引《离骚》...

诉衷情·春游鉴赏

诉衷情·春游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词标题为“春游”,上片写一位女子在春天的出游,下片则写了所见所感的春天的风物。   “小桃枝下试罗裳”,是说出游前的准备。天气渐暖,要换上春天的罗裳,不是一换就得,所以要试,试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农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当然是一种很美的映衬。不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