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评解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评解
评解 作者:佚名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译文及注释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那杏花仿佛是能工巧匠的杰作,用洁白透明的素丝裁剪而成。那轻盈的重重叠叠的花瓣,好像均匀地涂抹着淡淡的胭脂。新的式样,美的妆束,艳色灼灼,香气融融。即使是蕊珠宫中的仙女,见到她也会羞愧得无地自容。但是那娇艳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飘零,何况还有那么多凄风苦雨,无意也无情。这情景真是令人愁苦!不知经过几番暮春,院落中只...

满庭芳·汉上繁华赏析二

满庭芳·汉上繁华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青若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故乡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和美好,大宋子民生活得不知道有多么幸福的。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可惜蒙古人的军队来了,他们如泛滥的洪水,如狰狞的猛兽般的扑了过来。   “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他们所到之处,就像风卷残云,也从此吹散了我的美梦。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

满庭芳·汉上繁华赏析

满庭芳·汉上繁华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此词以追怀南宋起笔,汉上指江汉流域,是女词人故乡。江南指长江中下游流域,词中借指南宋。都会繁华,人物如云。指故国的繁盛。“尚遗宣政风流”,南宋文明源于北宋风流文采。宣、政指北宋政和、宣和年间。“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千里长街,连云高楼,朱户绿窗,帘钩银光灿灿。   “一旦刀兵齐举,旌...

满庭芳·汉上繁华创作背景

满庭芳·汉上繁华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徐君宝妻是岳州人,她被元兵俘获至杭,被安置在韩蕲王府。从岳州到杭州,遭到数次侵犯,她都用计得脱。主人因她貌美,不忍杀她。终于有一天,引得主人大怒,要用强。徐妻巧言先祭丈夫,再嫁与主人妇。在换妆焚香,祭祀完毕,作词于墙壁上,遂投大池死。

满庭芳·汉上繁华注释

满庭芳·汉上繁华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汉上:泛指汉水至长江一带。②江南人物:指南宋的许多人才。③宣政:宣和、政和都是北宋徽宗的年号。这句是指南宋的都市和人物,还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④烂银钩:光亮的银制帘钩,代表华美的房屋。⑤风卷落花:指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⑥三百载:指北宋建国至南宋灭亡。这里取整数。⑦南州:南方,指临安。⑧破鉴:即破镜。徐郎:指...

解语花·上元写作背景

解语花·上元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作者:佚名   关于此词写作的地点和年代,旧有异说。清人周济《宋四家词选》谓是“在荆南作”,“当与《齐天乐》同时”;近人陈思《清真居士年谱》则以此词为周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作,时在徽宗政和五年,即公元1115年。窃谓两说均无确据,只好两存。周济说似据词中“楚女”句立论,然“看楚女纤腰一把”云者,乃用杜牧“楚腰纤细掌中轻”句意,而小...

解语花·上元赏析

解语花·上元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以正月十五上元节为题材的词,历来首推初唐苏味道的《上元》诗,其次则以北宋的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和周邦彦《解语花·上元》、南宋的李清照《永遇乐》和辛弃疾《青玉案》等词为代表作。柳永、欧阳修等虽亦有词,皆不及上述诸作脍炙人口。苏味道诗写承平时代长安元宵夜景,纯是颂诗。苏轼词则以追忆杭州上元的热闹来反衬自己到密...

解语花·上元简评

解语花·上元简评
简评 作者:佚名   这是词人飘流他乡,逢元宵节的忆旧感怀之作。先写元宵夜的灯节花市,巨大的蜡烛,通明的花灯,露水虽然灯笼纸打湿,可里面烛火仍旺。月光与花市灯火互相辉映,整个世界都晶莹透亮,嫦娥也想下来参加人间的欢庆。苗条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戏,箫鼓喧闹,满路溢香。又写“昔日”京都的元宵。着重从大处着笔。“钿车罗帕”突出都市特点,与上...

解语花·上元鉴赏

解语花·上元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这首词确有一定特色,不独“措辞精粹”,而且设想新奇,构思巧妙。谭献评《词辨》,于周邦彦《齐天乐》起句“绿芜凋尽台城路”评为“以扫为生”,这首词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节,到处都是辉煌灯火,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而作者却偏在第一句用了一个“销”字,意谓通明的蜡炬在风中逐渐被烧残而销蚀。但由于第三句“花市光相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