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三子 朝代:宋代 作者:陈师道 原文: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唒。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你们走远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归期接近,反而难、以忍耐。儿女们已站在眼前,你们的容貌我已认不出来。欢喜到了极点,不知说什么好。收泪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明知这不是在梦中,可我的心仍在摇摆不踏实。注释①外家:外公家。②去... 宋代 阅读全文
连州阳山归路 朝代:宋代 作者:吕本中 原文: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注释①连州:治所在桂阳(今广东连县);②阳山:县名,属连州,即今广东阳山县。③烟瘴:瘴气。此代指多瘴气的岭南地区... 宋代 阅读全文
菩萨蛮·商妇怨 朝代:宋代 作者:江开 原文: 春时江上帘纤雨。张帆打鼓开船去。秋晚恰归来。看看船又开。 嫁郎如未嫁。长是凄凉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 相关赏析 鉴赏 江开的这首词意在写是商妇的忧怨之情。商妇问题,一直是诗词作者突出写的亮点。因为诗词作者都很重感情,同时又都鄙薄利欲,因而他们多愿意写这种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 宋代 阅读全文
蓦山溪·梅 朝代:宋代 作者:曹组 原文: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 宋代 阅读全文
寒食·今年寒食在 朝代:宋代 作者:王禹偁 原文: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 宋代 阅读全文
贺新郎·西湖 朝代:宋代 作者:文及翁 原文: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翻溪未遇,传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相关翻译 注释 一勺:形容西湖湖小水浅。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 宋代 阅读全文
《春居杂兴》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禹偁 原文: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 宋代 阅读全文
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朝代:宋代 作者:王沂孙 原文: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销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长满绿苔的梅花树枝重重叠叠,白梅如洁白的琼玉点缀在梅树之间。千树梅花映照着湖面,水中碧波更觉清... 宋代 阅读全文
棋·莫将戏事扰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 宋代 阅读全文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康与之 原文: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相关翻译 注释 ①阿房:宫名。秦始皇营建。... 相关赏析 评解 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阿房废址,汉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华,已成春梦。抚今追昔,不胜悲愁。下片着重抒情。眼前景象,... 宋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