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岳阳楼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爱国者形象。“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

  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发起别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中国。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的。南宋词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弃疾的影响,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但他的学习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057.html

鹧鸪天(咏野梅)

鹧鸪天(咏野梅)
朝代:宋代 作者:葛郯 原文: 千树家园锁旧津。谁移数点在孤村。海仙探蕊禽留影,楚客穿花蝶舞魂。桥断港,水横门。残霞零落晚烟昏。只因留住三更月,暗里香来别是春。 ...

江城子·咏史

江城子·咏史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参考赏析 简析 这是一篇极别致的咏史之作,其写法与一般的咏史不同,他没有从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事件作为触媒入手,而是写出了自己的一种心灵感受,突出了如梦之感的独特体验。这在咏史之作中确是别开生面的。词之第一句出以景语,句中即含如梦如幻之感。又以生疑、凄迷之...

悲青坂

悲青坂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军驻扎在武功县东门外的青坂,天气严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饮马。黄头的奚兵每天向西推进,只有几个骑兵,居然敢弯弓射箭向我军冲击。这时,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旷野里一片萧瑟气象。青的是报警...

【双调】沉醉东风_钓台貂裘敝

【双调】沉醉东风_钓台貂裘敝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钓台 貂裘敝谁怜倦客,锦笺寒难写秋怀。野水边,闲云外,尽教他鸥鹭惊猜。溪上良田得数顷来,也敢上严陵钓台。 湖上 垂杨柳无人自舞,提葫芦有意相呼。酒醒时,花深处,插花枝满头归去。莫惜千金倒玉壶,春已近梨花暮雨。 元夜 明月无心紫箫,夕阳何处蓝桥?蕙帐寒,梅花落,故人稀渐疏谈笑。看见鹅黄上柳条,等闲放元宵过了。 幽居二首 脚到处青山绿水,兴来时白酒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