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一词多义
1. 然
⑴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⑵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2.观
⑴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
⑵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3. 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4.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5.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⑥道芷阳间行(取道)
6.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7.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⑤其文漫灭(碑文)
8.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欣赏)
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此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n)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观赏)
9.名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定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不名一钱(以私人名义占有)
狄公有盛名(名声)
10.之
以其故后名之曰(代词,它)
余之力尚足以入(助词,的)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助词,补语标志)
悲夫古书之不存(取独,不译)

词类活用
⒈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⒉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⒊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⒋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⒌问其深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⒎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⒏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⒐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⒑ 则或咎其欲出者。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⒒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⒓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⒔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⒕往往有得。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⒖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走。

固定句式
⒈有怠而欲出者。(有一个……的人。)
⒉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⒊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省略句
⒈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⒉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⒊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⒋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⒌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⒍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⒎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⒏(余)遂与之俱出

判断句
⒈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⒊此余之所得也
⒋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⒌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倒装句
⒈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被动句
⒈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古今异义
⒈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①数词。②中国国庆日
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⒊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⒌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⒍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
古义:“悲”,感叹
今义:悲伤。
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
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今义:表提及。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077.html

南归阻雪

南归阻雪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南归阻雪:《全唐诗》校:“一作南阳北阻雪。”⑵滞:停留。宛:汉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许:秦县名,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北。⑶豫:古代豫州,主要指今河南一带。或谓借指洛阳。按,作者此时滞于宛许,而...

杂剧·狄青复夺衣袄车

杂剧·狄青复夺衣袄车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范仲淹领张千上)(范仲淹云)职列鹓班真栋梁,恩沾雨露坐琴堂。调和鼎鼐安天下,燮理阴阳定万方。老夫姓范名仲淹,字希文。幼习儒业,在长白山修学。我与友人温习经书,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断虀数茎,酢汁半盂,暖而啖之,后成大儒。今辅佐大宋,见今八方无事,四海宴然,山河一统,万国来朝。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为天章阁学士之职。今奉圣人的命,有西延...

霜天晓角·桂花

霜天晓角·桂花
朝代:宋代 作者:谢懋 原文: 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桂树的绿叶青翠欲滴,仿佛是用碧云剪裁出来的,青青的叶片低垂着,保护着它那像金子碎屑一样的黄色花朵。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极品,无谁能比。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