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1、 沈德潜《高诗别裁》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143.html

【南吕】四块玉_泛彩舟、携

【南吕】四块玉_泛彩舟、携
朝代:元代 作者:刘时中 原文: 泛彩舟、携红袖,一曲新声按伊州,樽前更有忘机友:波上鸥,花底鸠,湖畔柳。 今日吴,明朝楚,吴楚交争几荣枯。试将历代从头数:忠孝臣,贤明主,泉下土。 看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红缨白马难消受。二顷田,两只牛,饱时候。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强求,随缘过得休生受。几叶绵,几匹绸,暖时候。 利尽收,名先有,得好休时便好休,闲中自有...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季某日,我回去。找不到你遗留下的鞋印,也没闻到你的味道。你消息杳杳,我今夜的相思又会有多少?秋日的相思雨,有一半被风吹走了。注释屧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屧(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

【南吕】一枝花_赠朱帘秀轻

【南吕】一枝花_赠朱帘秀轻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赠朱帘秀 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梁州】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绵。愁的是抹回廊暮雨箫箫,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珑...

子夜吴歌·春歌

子夜吴歌·春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相关翻译 注释 注释①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②“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