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

作者:佚名

  紧扣题目,选材独特。独辟蹊径,少提西山,却是一切为了“西山”。鉴于作者“人”身份,才有闲暇,内心忧懑,便需宣泄排遣,这好似给作品悲凉的基础进行了定格。游览的方式便也顺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表现出的是随意,无目的性的特点;其二,“披草而生,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苦中觅乐,亦体现出散漫放任性的特点。文中由抑到扬的方法,鲜明地表现了作者贬谪永州后忧懑的心态。为集中笔墨描绘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见闻感受,一概舍弃,寻道登山的过程,艰难而表现的空间较多,但也只是“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楱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轻轻带过。

  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开始先概写平日游览之胜,继而再写西山之宴游,在这里作者采用曲折入题的方法,欲写今日始见西山,先写昔日未见西山;欲写昔日未见西山,先写昔日得见诸山,即先写未得西山之游,然后笔锋一转,折入始得西山之宴游。铺垫充分,转折自然,说明西山之游,既是昔日游遍诸山的继续,又是一系列新的宴游的开始。文章紧扣“始得”,前后照应,气脉贯通,可谓新颖、巧妙、匠心独具。

  比照与映衬的使用。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表明了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这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恰成鲜明对比,给“山水之乐”定下了一个悲凉情调。自然景物的美好与社会现实的黑暗,不协调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作者对游山的描写,也多从比照和映衬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写“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正是为了反衬一识西山的惊喜;写万物的渺小,更显示出西山的“特立”。

  妙用回环手法。“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这里运用了顶针续麻的修辞方法,这样就上下勾连,连贯而下。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有助于表现游览者那种要有所忘怀,又要有所追求的情趣,造成一种回环、复沓的韵味。它概括了一个接一个的漫游活动,略去了无关紧要的交待性叙述,强调了这些动作的连续性和随意性,渲染了乘兴而来,漫不经心的心情。

  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1、 吕晴飞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1 :259 . 2、 陈振鹏 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1053-1057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447.html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朝代:元代 作者:王实甫 原文: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 、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

花犯·小石梅花

花犯·小石梅花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参考翻译 注释 ⑴铅华:搽脸的粉。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不御。”李善注:“铅华,粉也。”...

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中秋月
朝代:明代 作者:徐有贞 原文: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相关翻译 注释 ①皎洁:形容月光明亮。... 相关赏析 评解 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作者介绍 徐有贞 ...

美人对月

美人对月
朝代:明代 作者:唐寅 原文: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相关翻译 注释 娇娥:美人美貌的少女。... 相关赏析 浅解 夜晚美人迟迟不得安眠,却是为何?细一看,鬓髻斜置,孤身一人,好比那梨花枝头休栖的小鸟;夜静谧,风静吹,孤鸟与梨花相依相偎却不得相知相解;再想,风本该动却梨花枝静,鸟本是活物却也无半点生气,如此画面定格,哀思凝滞……这一段景,安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