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现为国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此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665.html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 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

凌虚台记

凌虚台记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

杂剧·冻苏秦衣锦还乡

杂剧·冻苏秦衣锦还乡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楔子 (冲末扮孛老同搽旦、卜儿、净苏大、大旦、二旦上)(孛老云)钱会说话,米会摇摆。无米无钱,失光落彩。老汉苏大公的便是。我在这苏家庄居住,嫡亲的六口儿家属。婆婆李氏,有两个孩儿。大的孩儿是苏梨,第二的孩儿是苏秦,有两房媳妇儿。那苏秦孩儿不肯做庄农人家生活,逐朝每日,则是要读书写字。他拜义了个哥哥,姓张名仪。他两个同堂学业,转笔抄书。他班今待要上...

墨萱图·其一

墨萱图·其一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相关翻译 译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