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是苏轼早期送别词中的佳作。词中传神地描摹歌妓的口气,代她向即将由杭州调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的僚友陈襄(字述古)表...
注释
作者:佚名
⑴朱瀚题注:孤舟漂泊,惟有燕来,命题感慨。
⑵湖南:这里的湖南指长沙,因其位于洞庭湖之南。动经春:已经经过了几个春天。
⑶燕子衔泥:燕子为候鸟,所以每年都要衔泥筑巢。王嗣奭:出峡已三春,而客湖南则两春也。
⑷这句里已经有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影子。
⑸社日:古代春秋两次祭社神的日子,通常是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春分、秋分前后)。远看人:远远地看着人,一说为远来看人。
⑹处处巢居室,实际上也就是居无定所,所以说“何异飘飘托此身”。
⑺此句为杜甫自述。“飘飘托此身”的含义,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
⑻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此句可参看“樯燕语留人”(《发潭州》)。
⑼巾:手巾。这两句是说,燕子来到舟中,暂歇船樯,喃喃细语,马上又起身飞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作者不禁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