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项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②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③云中锡二句:谓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非常快活。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①此生二句:占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呢?此时我赏画神游之...

相关赏析

赏析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 https://gushi.facekun.com/1088.html

相见欢·花前顾影粼

相见欢·花前顾影粼
朝代:清代 作者:毛奇龄 原文: 花前顾影粼粼。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 私自整,红斜领,茜儿巾。却讶领间巾里刺花新。 相关翻译 注释 ①粼粼:水清澈而微湍。②茜:茜草根红,可为染料。此指绛色。③讶:惊奇。此处意为令人心动。... 相关赏析 评解 此词以景衬人,景与人融为一体。构思新巧,极富生活情趣。花影斑斑,清水粼粼,映衬着女子娟秀的体貌。花片人面在水中融合、荡开,色彩缤纷,妖冶多姿...

客中除夕

客中除夕
朝代:明代 作者:袁凯 原文: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参考翻译 注释 ①夕:夜,这里指除夕夜。②为客:客居他乡。③戎马:这里指战争。④关山:关隘山川。渺茫:迷茫不清的样子。⑤椒叶酒:用椒叶泡制的酒。指新年祝福之酒。⑥未敌:未能抵挡。这里是未能阻止泪流的意思。... 参考赏析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客中过除夕之夜的诗。...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诗意悠闲地躺卧南斋,拉开帷帘见明月初上。在它清辉的沐浴下,树影随着水波轻轻摇晃,水月的清光映照在窗户上,不住地徘徊荡漾。岁月流逝,月亮圆缺不知经过了多少反复;世间几度苍桑巨变,它仍然像原来那样清亮澄莹...

辛未七夕

辛未七夕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相关赏析 赏析 碧落银河之畔,正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良好场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风玉露之七夕才相会呢?大约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别离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诗人苦闷难释的孤寂心态,语意感伤,心境难堪。本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