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十岁就能够即席作诗,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在座的人触动离情。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丹山路上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听。译文二(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丈夫因战乱死去,留下妻子困守在茅草屋里,穿着粗糙的苎麻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桑树柘树都荒废了,再也不能养蚕,却要向官府交纳丝税,田园荒芜了却还要征收青苗捐。经常挑些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刚砍下的湿柴带着叶子一起烧。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税和徭役。
注释
⑴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⑵麻苎(zhù):即苎麻。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⑶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⑷和:带着,连。
⑸旋斫:现砍。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⑹征徭:赋税、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