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咏物写于何年,诸说不一,可能是诗人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聘请为书记,入蜀时所作。扶风,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他的《韩冬郎即席二首》,有“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冬雪到时春”句。作者赴蜀,在这年冬天,有《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一诗。这首诗或者是在这年所作。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首联奇峰突起,异彩光芒。裛裛(yì),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香气沁人,可是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很不适时宜。作者的品格才华,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正是生非其时。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正是处境艰难。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颔联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同是月下赏梅,作者没有发出“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赞叹,把梅花比作风姿姣好的美人;也没有抒写“月中霜里斗婵娟”一类的颂词,赞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独出,先是埋怨素娥(指月里嫦娥)的“惟与月”,继而又指责主管霜的青女“不饶霜”。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护梅花。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摧残梅花,这种难言的怨恨,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饱和。颈联突然笔锋一转,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来了:“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满把的梅花又有什么用呢?连寄一枝梅花都办不到,更觉得和朋友离别令人哀伤欲绝,愁肠寸断。“伤离”句一语双关,既含和朋友离别而断肠,又含跟梅花离别而断肠,这就更加蕴蓄隽永。尾联“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作者发问:梅花为了谁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在此诗人表达了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也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诗人自己就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

  作为咏物诗,最好的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篇》)。此诗写梅花,同时又写作者身世。这两者结合得如此完美,正像天衣无缝,看不出点拼凑的痕迹,这就显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1504.html

望太白山

望太白山
朝代:清代 作者:张问陶 原文: 形势抗西岳,尊严朝百灵。 雪留秦汉白,山界雍梁青。 鸟道欺三峡,神功怀五丁。 蛾眉可横绝,归梦记曾经。

采石矶

采石矶
朝代:清代 作者:吴伟业 原文: 石壁千寻险,江流一矢争。 曾闻飞将上,落日吊开平。 作者介绍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江神子

江神子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戍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西江月·梅花

西江月·梅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它的素色的面容如果翻一下嫌太过粉婉,如果雨雪洗去妆色的话那种朱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