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元夜,即上元之夜,也称元夕、元宵。大概因为是春节庆典的尾声,比起除夕的守夜、元日的祝贺以及人日的镂金作胜,正月十五上元之夜是最为热闹的节日了。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元宵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

  此大约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描写的即是初唐元夜的景象。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长安元年(701)。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1651.html

点绛唇·越山见梅

点绛唇·越山见梅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相关翻译 注释 ⑴越山、千岩:指绍兴。⑵如许:如此。⑶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⑷横笛:暗指梅花落。... 相关赏析 赏析 吴梦窗的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不在句法章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

送邢桂州

送邢桂州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

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东风又施行着无情的心计,娇艳的红花被它吹落了满地。青楼上珠帘透入落花残影遮不住零星愁,犹如去年今日又惹伤春意。谁知误管了暮春残红的情事,到处登山临水竟耗费我多少春泪。金杯美酒,此刻只求痛深举杯...

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朝代:宋代 作者:贺铸 原文: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老去,(朋友离别)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