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多病所需唯药物”、”但有故人供禄米”分析

"多病所需唯药物"、"但有故人供禄米"分析

作者:佚名

  《江村》一的尾联上句,有两种版本,对于该两种版本的优劣,有说法认为:

  “先看“多病所需唯药物”句。上面我们已经感知了诗人幽居江村的快乐与闲适只是表面的,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年老多病之身所需的唯有药物,能满足这微薄的希望,微贱之躯夫复何求?而我们体会:乱离之世,命如蝼蚁,药物又有何用,不过苟延残喘而已;正是暂得安宁,家人相聚,才想到珍惜生命,也好让这艰难得来的快乐延续下去,这应该是很朴素很低微很不得已的一种希望。可这希望能否满足呢?将尾联下句“微躯此外更何求”连起来读,就会发现那只是一种奢望。读到此,想到此,我们会不会为老杜的辛苦艰难的生存境况而洒下同情之泪?

  再看“但有故人供禄米”句。它使我们明白前面所描述的和乐安静的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而把尾联两句连起来读,其内在情绪与其说是庆幸,不如说是一种无奈,一种辛酸。经过大半辈子的流离转徙,执著追求,被社会时代之流冲撞激荡,竟落得生活无着,渺无归属。尽管故人严武对自己关怀备至,但人生的失败感不能说不紧紧地压抑着一个自尊的男人的刚强的心,更何况这样的投靠还只是暂时的,不稳定的,一旦失去了“故人供禄米”的条件,生活又将陷入困顿流离之中。因此,对前途隐隐的担心和无尽的忧伤还时时地折磨着诗人的内心,使他即使在眼前家人团聚的情境下仍有浓重的如梦似幻感。”

  如果仅从优劣来辨析的话,实际上,杜甫在经过中原战乱以后,终定居于成都草堂,此时的心境应该是释然的。在蜀中,上至剑南节度使,下至县令、刺史,都来拜访杜甫,使得杜甫该阶段的诗充满了祥和、自然的气氛,如《江畔独步寻花》等,其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仅是个例情况。杜诗做中强调个体情感,而末句则所对应表现出的感情应该是回顾过去的颠沛流离的岁月,而感到的对今日的安然的珍惜之情。所以“多病所需唯药物”和“但有故人供禄米”二句在情感的自然中,显然“多病所需唯药物”更好。

  但如果从各版本出现的时间、与上句平仄声韵的话,则应为“但有故人供禄米”一句。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1803.html

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爱:喜欢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⑤君:你。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⑦出没:若隐若现。指... ...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原文: 同是瀛洲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相关赏析 鉴赏 首句故事源自唐太宗设文学馆。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阎立本画像,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诗文中常用“登瀛洲”或“瀛...

【越调】凭阑人 题情

【越调】凭阑人 题情
朝代:元代 作者:贯云石 原文: 花债萦牵酒病魔,谁唱相思肠断歌?旧愁没奈何,更添新恨多。 昨日欢娱今日别,满腹离愁何处说?一声长叹嗟,凭阑人去也。 冷落桃花扇影歌,羞对青铜扫翠蛾。风流情减多,未知是若何? 情泪新痕压旧痕,心事相关谁共论?黄昏深闭门,被儿独自温。 懒对菱花不欲拈,愁理晨妆不甚タ。玉纤春笋尖,倦将脂粉添。 红叶传情着意拈,书遍相思苦未タ。诉愁斑管尖,旋将心事添。 梦里...

东城

东城
朝代:元代 作者:赵孟頫 原文: 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作者介绍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