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他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樾(yuè):树阴凉儿。意欲:想要。捕:捉。鸣:叫。...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

作者介绍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所见 | https://gushi.facekun.com/119.html

【中吕】朝天子_筝手爱卿丹

【中吕】朝天子_筝手爱卿丹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筝手爱卿 丹山凤鸣,黄云雁影,笙歌罢帘帏静。纤纤香玉扣红冰,一曲伊川令。院体琼琼,秋水盈盈,不由人不爱卿。有情,月明,酬我西湖兴。 水晶斗杯 小奴,捧出.照见纤纤玉。一方寒碧碾冰壶,印万斛葡萄绿。米老斟量,谪仙襟度,子不容范亚父。醉余,唤取,萧宾客题诗去。 读永嘉孝女丁氏卢氏传为赋 丁氏捕鱼,卢娘跨虎,千古伤心处。事亲尽孝死何如?庙貌临江渚。男子狂...

【大石调】阳关三叠

【大石调】阳关三叠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渭城朝雨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翠色。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分。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旧游如梦,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敌人。 ...

竹枝词二首·其二

竹枝词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楚水:泛指古楚地的河流。巴山:泛指四川境内的山。②北客:当是作者自指。③“回入”句:此句费解。回入纥那,四字不知何谓。旧解“纥那”是踏曲的和声(见《辞源》)。姑存疑。刘禹锡有《纥那曲》云:“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湘真:即陈子龙。陈子龙(1608一1647),字人中、卧子,号大樽、轶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几社领袖,抗清被缚,不屈而投水殉难。有《湘真阁存稿》一卷。本篇作者所和之词是陈子龙的《浣溪沙·五更》,陈词为:“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