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瑜受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时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欲得周郎顾”,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喻指听者)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它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啊,原来是误非真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意趣韵味无穷。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178.html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释义“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相关赏析 赏析 稼轩词,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学成果,得于屈原作品者尤多。作者那坚韧执着往而不返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屈原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极为相似;在词的表达上,作者也成功地学习了...

玉阶怨

玉阶怨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注释①罗袜:丝织的袜子。   ②却下:放下。... 相关赏析 赏析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

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闲弄筝弦懒系裙。铅华消尽见天真。眼波低处事还新。 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可怜虚度琐窗春。 相关赏析 鉴赏 一个歌妓自叹身世命运,作者代为立言,作此词。上片描写女主人百无聊赖且心事重重之情状。闲弄筝弦,并非弹奏乐曲,而是一种近于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由此正可见其情绪之不佳。懒系衣裙,不施铅粉,同样见其忧伤之心情。第二句之“见天真”是说她美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