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鉴赏二

鉴赏二

作者:佚名

  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回家乡,经过汉江(也就是汉水)时,写了这首。宋之问的家在巩县,汉水离巩县,虽然还有不少路,但较之岭外的泷州,毕竟要近得多,所以诗里说"近乡"。诗的语言,极为浅近通俗,但乍一读,仍不免会有疑惑。一个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宋之问却偏说"近乡情更怯",乃至不敢向碰到的人询问家人的消息,这岂非有点不合情理?

  要解开这一疑团,必须重视诗的前两句,它们提供了必要的线索。诗人在到达贬所后,即与家人断绝了联系,且已持续了半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心境如何呢?诗中似未明言,其实不然。"近乡情更怯",说明诗人早巳"情怯"。对家中情况的一无所知,使诗人的思虑中,增加了不安和疑惧:亲人们是否遭遇到什么不幸呢?空间的阻隔,时间的推移,使这种不安和疑惧,日趋沉重地郁结在诗人的心头。渡过汉水,离乡日近,但心中的恐惧也越来越沉重,因为不祥的猜测,有可能即将被证实。"不敢问",不是"不想问",诗人也想能尽早知道家人的消息。不过,假如能听到好消息,固然会无限欣喜,但万一相反呢?那么,期待着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岂不将被这无情的消息一下子所粉碎?与其如此,不如听任这模糊不明再持续下去,因为毕竟还存在着一切皆好的希望啊。这种想问而又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反映了诗人焦虑痛苦的心情。大诗人杜甫在战乱中与亲人分离,又音信不通,在《述怀》一诗中,写了这样几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尽管诗人的身份不同,造成音书惭绝的原因不同,但矛盾痛苦的心情却完全相同。当然,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不会人人都有;但这种特殊微妙的心理状态。却是大家都能理解,真实可信的。看似不合情理,其实只是情况特殊而已。

  以上这一思索,理解的过程,可以使我们对这首诗巧妙的抒情艺术,有更深刻的体会。诗人在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386.html

【双调】湘妃怨_楚天空阔楚

【双调】湘妃怨_楚天空阔楚
朝代:元代 作者:阿鲁威 原文: 楚天空阔楚天长,一度怀人一断肠。此心只在肩舆上,倩东风过武昌,助离 愁烟水茫茫。竹上雨湘妃泪,树中禽蜀帝王,无限思量。 夜来雨横与风狂,断送西园满地香,晓来蜂蝶空游荡,苦难寻红锦妆。问东 君归计何忙。尽叫得鹃声碎,却教人空断肠,漫劳动送客垂杨。 作者介绍 阿鲁威 阿鲁威(128○?~135○?),字叔重(一作叔仲),号东泉,人亦称之为鲁东泉。蒙古人,其名汉译...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朝代:唐代 作者:裴迪 原文: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注释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相关赏析 写作背景 崔九曾与王维,作者同隐于终南山,从作者这首送崔九归山的诗中看得出来,崔九大约不大愿意再隐...

【南吕】金字经_晓来春匀透

【南吕】金字经_晓来春匀透
朝代:元代 作者:贯云石 原文: 晓来春匀透,西园第一枝,香暖朱帘酒满卮。思,休歌肠断词。关心事,夜 阑入静时。 金芽薰晓日,碧风度小溪,香暖金炉酒满杯。奇,夜来香透帏。人初睡,玉 堂春梦回。 峨眉能自惜,别离泪似倾,休唱阳关第四声。情,夜深愁寐醒。人孤另,萧 萧月二更。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 堆入字眉。 紫箫声初散,玉炉香正浓,凉月溶溶小...

【仙吕】醉中天_佳人脸上黑

【仙吕】醉中天_佳人脸上黑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作者介绍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