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三

赏析三

作者:佚名

  首联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佛家经常把僧徒聚集的处所当做是丛林,所以这里所说的高林颇有称颂禅院的意思。在光照松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颔联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可以想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诗意的境界呀!

  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空”二字给大自然赋予了某种特性,明媚的山间阳光使飞鸟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让人神清气爽。悦、空二字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欢悦,使·······空。这里的山光就是日光,自然中的日光照耀在山林里,小鸟到处乱飞,潭水本来就是清澈的。这些本来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作者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小小的细节,给山光和潭水赋予了某种特性,使它们能够让飞鸟欢悦,能够荡涤人们心目中的污垢,使人们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就使得这整幅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美丽。动静结合的境界让人啧啧称奇。

  尾联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颈联中明明写了小鸟到处飞的动景,然而到了尾联却说此时此刻万物俱沉默寂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作者到底想写什么呢?最后半句话,但余钟磬音。钟磬,指的是佛教召集众僧的时候所敲打的一种乐器。尾联中,作者听到了钟磬的声音,于是他闭上了眼睛,默默的感受着仿佛周围都是寂静的,唯有那象征空门的钟磬之声能够像潭水一样使作者的心灵的污垢得到荡涤,使之更加清净。原来作者是想借着此情此景寄托其遁世无门的情怀。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606.html

赋得秋柳

赋得秋柳
朝代:清代 作者:顾炎武 原文: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 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

幼女词

幼女词
朝代:唐代 作者:施肩吾 原文: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作者介绍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双调】一绽银

【双调】一绽银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昨日东周今日秦,旧冢新坟。转首三年一闰,抱官囚痴人。  座上花枝袖里金,朋盍簪。不醉青春图甚?再难来也光阴。  富贵常教造物瞒,达者休官。傀儡棚当时火伴,鼓儿笛儿休撺断。  叹惜光阴落叶柯,会少离多。好景良辰虚过,富似石崇待如何?  欲卜终焉力不加,囊箧俱乏。等赛了儿婚女嫁,却归来林下。  汉室张良有见识,早纳了朝衣。深山埋名隐...

论诗三十首·二十五

论诗三十首·二十五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相关赏析 赏析 《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所道观――玄都观看花这一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这首诗表明上看诗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实质上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千树桃花,喻十年来由于投机而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看花人,喻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