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三

赏析三

作者:佚名

  首联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佛家经常把僧徒聚集的处所当做是丛林,所以这里所说的高林颇有称颂禅院的意思。在光照松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颔联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可以想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诗意的境界呀!

  颈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空”二字给大自然赋予了某种特性,明媚的山间阳光使飞鸟更加欢悦,清澈的潭水让人神清气爽。悦、空二字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欢悦,使·······空。这里的山光就是日光,自然中的日光照耀在山林里,小鸟到处乱飞,潭水本来就是清澈的。这些本来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作者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小小的细节,给山光和潭水赋予了某种特性,使它们能够让飞鸟欢悦,能够荡涤人们心目中的污垢,使人们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就使得这整幅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美丽。动静结合的境界让人啧啧称奇。

  尾联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颈联中明明写了小鸟到处飞的动景,然而到了尾联却说此时此刻万物俱沉默寂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作者到底想写什么呢?最后半句话,但余钟磬音。钟磬,指的是佛教召集众僧的时候所敲打的一种乐器。尾联中,作者听到了钟磬的声音,于是他闭上了眼睛,默默的感受着仿佛周围都是寂静的,唯有那象征空门的钟磬之声能够像潭水一样使作者的心灵的污垢得到荡涤,使之更加清净。原来作者是想借着此情此景寄托其遁世无门的情怀。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606.html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 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古称色衰相弃背, 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 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人生莫作妇人身, 百年苦乐由他人。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元干 原文: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我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历史长河悠悠流...

天净沙·冬

天净沙·冬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一声画角谯门, 丰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化成的水缓缓流过山前。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②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

淇澳青青水一湾

淇澳青青水一湾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原文: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相关翻译 注释 题注:题目为本网站收录者所加。渭川、淇澳(奥):中国古代著名的产竹基地。淇澳,本作“淇奥”。淇水弯曲处。典出《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毛传:“奥,隈也。” 秦关:原指秦地关塞。此指关中地区。两地:指渭川和淇澳。高风:高尚的风操。以竹起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