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708.html

织妇词

织妇词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

杂曲歌辞。行路难

杂曲歌辞。行路难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艳彩朝含四宝宫, 香风吹入朝云殿。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去看来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双双素手剪不成, 两两红妆笑相向。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我昔初在昭阳时, 朝折暮折登玉墀。只言岁岁长相对,不寤今朝遥相思。 作者介绍 崔颢 ...

浣溪沙(赋清虚)

浣溪沙(赋清虚)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疆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作者介绍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

减字木兰花(琴)

减字木兰花(琴)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