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霜天秋晓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喜迁莺》慷慨雄豪,是作者人品与词品的绝妙象喻。《宋史》本传说蔡挺“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上片从平淡处入手,以边塞秋景自然引起。此处的景物都是虚写,旨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曳的枯草衰蓬。继之而下的“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眼前。“陇上铁衣寒早”一句,以“陇上”和“寒早”

  与前面的秋景相应和,同时自然地以“铁衣”二字引出戌边上卒。因此,这之后便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而当时仁宗皇帝对戍边士卒也能体恤。据《宋史·仁宗本纪》载:庆历二年冬,诏恤将校阵亡,其妻女无依者养之宫中;四年六月,诏诸军因战伤废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给米人三斗;五年三月,诏边兵第赐缗钱。朝廷如此,将士们自然会舍生忘死加以报效,因此他们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于是,作者吟出“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这样有激情、有气势的词句。橐鞬是装甲胄、弓箭的袋子,锦领指战袍。这里是说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因何特指山西?这是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上片由写景到写人,情绪则由低抑到高昂。

  下片“谈笑”二字须与“刁斗静”相连理解,才能得其真意,这不是一般生活中的谈笑,而是说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当然,就宋与西夏之间的当时局势说,还只是做到了紧守边关,保得边境无事。“刁斗静”是说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也是这个意思。唐代边塞烽火台每夜放烟一炬,称为“平安火”。这几句一方面写出了当时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对前面表现出来的昂扬士气做了一个不露痕迹的补充收结。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这几句是说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不用武力去镇压,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这三句又为后面的两句作好铺垫。“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二句,一反前情,忽作悲愁之语。其实,这正是词人“渭久,郁郁不自聊”的结果。由于作者后半生多穷荒边塞,且多属太平时期,因此,他自然会生出岁晚难归、年华空逝的叹息。

  全词以“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作结,对前面表露出的两种不同情绪都起到了回应的作用。一方面,因为边境平静,使得少年壮士有此“金樽频倒”的豪情。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因归去无望,暂且把酒自宽的情绪。

  这首边塞词气势昂扬,因有作者经历为本,其豪情则更为真切感人。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917.html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

【双调】一机锦 离思

【双调】一机锦 离思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宝钗分,鸾镜缺,瓶坠簪断折,《三叠阳光》争忍,别。心儿里痛哽咽,眼儿里弹泪血。空教我扌绝耳揉腮,执手和伊相看,也没一句话儿说。  【锦上花】初相见,誓盟设,空教我暗伤嗟,恨千叠。难割难舍,把他奴全然不藉,直恁的信音绝,谁知你到今心性别。吉玎的玉簪折,支楞的弦断绝。盼的痴呆,我则想尽老同欢,弄巧翻做了拙。  【江儿水】又早三秋至,...

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池苑清阴欲就。还傍送春时候。眼中人去难欢偶。谁共一杯芳酒。 朱阑碧砌皆如旧。记携手。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 相关翻译 注释 池苑句:言树已成荫,时已春暮。就,成。还傍句:言春将归去。还,已经。傍,临近。难欢偶:一本作“欢难偶”,犹言难以再有往日的欢乐。偶,遇。朱阑碧砌:朱红的阑干,青碧的台阶。李煜《虞美人》词:“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晏...

桐江作(四首选二)

桐江作(四首选二)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文: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作者介绍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