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
简析
作者:佚名
这首意在讽刺当时一些士子在野时发表政见慷慨激昂,等到入朝为官,如同泉水流至前溪,竟无半语。从而鞭笞那些见风使舵,没有官德的人。
其实这首诗的意思按照当时来解很简单:诗人夜半听见声音,误为下雨了,待次日才发现天空晴朗,原来是山泉发出的种种声音。而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时叮咚作响,流至溪中却不再发出声音。暗喻自己因为当时仕途险恶,一改入仕时的慷慨激昂勇言多评的态度,变得噤若寒蝉不再仗义执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