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作者写这首的具体时间不详。词中云:“水晶楼下欲三更”。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水晶官”条去:“吴兴谓之水晶宫,不载之于《图经》,但《吴兴集》刺史杨汉公《九月十五夜绝句》云:‘江南地暖少严风,九月炎凉正得中。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因此诗也。”可知此词为作者晚年游览江浙一带时所作。

  “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这是元干在《登垂虹亭二首》中描写旧地重游时的心情,而诗中描写“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泽天”的山水情景则与词中描写的自然景物相接近。首句“山绕平湖波撼城”,真实地展现了连绵不断的山势与波涛汹涌的水势。“波撼城”是化用唐孟浩然《临洞庭》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句意。但他的词情不是从浪涛汹涌的“波撼城”中激发,而是从广阔的水面上出发,特写湖光荡漾、青山绿水的优美景色。“水晶楼下欲三更”,承上进一层写湖光月色相映,意境远,仿佛如杜牧《悲吴王城》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水精波动碎楼台”。这里的“欲三更”,既点出月夜登楼眺望流连忘返,又宛转地表达出作者浸沉于清旷秀丽的大自然之中的情趣。

  下片承上继续写景。“雾柳暗时云度月”二句,写词人登楼望去,看见沐浴在月光之中的夏夜景色。

  当天上飘动的浮云遮住月亮时,夜雾中的柳树顿时显得暗淡难辨,而水中含露的荷叶,随风轻轻摇曳,水珠闪烁,就好像无数的流萤在不断闪光使人留连往返。

  如果说作者在《登垂虹亭二首》诗中所描写的“熠熠流萤火,垂垂饮倒虹。行云吞皎月,飞电扫长空”一样,目的是显现出一种江上风雨欲来的壮观,那么,作者在这里勾勒的是一篇天空浮云遮月,湖光水色清丽而宁静的画面。

  最后“萧萧散发到天明”一句,写散要独坐,沉吟至天明的情景。“萧萧”为头发稀疏,如陆游《杂赋》:“觉来忽见天窗日,短发萧萧起自梳。”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中的忘返流连的感情,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全词情景相生,密切相连。词人不仅把几件自然物景——飞云度月,湖光倒影,青山,岸柳和露荷,巧妙地结合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而且更突出景中人领略自然美景的特有的神情。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3407.html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一作“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

【黄钟】昼夜乐 春

【黄钟】昼夜乐 春
朝代:元代 作者:赵显宏 原文: 游赏园林酒半酣,停骖,停骖看山市睛岚。飞白雪杨花乱糁,爱东君绕地里 将诗探,听花间紫燕呢喃。景物堪,当了春衫,当了春衫。醉倒也应无憾。 【幺】利名,利名誓不去贪,听咱,曾参,曾参他暮四朝三。不饮呵莺花笑 俺,想从前枉将风月担,空赢得鬓发{髟监}。江北江南,江北江南,再不被多 情赚。 夏 火伞当空暑气多,因何,因何不共泛清波?有十里香风芰荷,咱人向彩画...

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朝代:元代 作者:王恽 原文: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 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 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 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 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 恨黄尘障尺,西山远目,送斜阳鸟。 相关翻译 注释 西夏:朝代名。1038年,党项族领袖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东...

石苍舒醉墨堂

石苍舒醉墨堂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戃怳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