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西子妆慢》,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句五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此词据张炎词序说:“(系)吴梦窗自制此曲。” “湖上”,指杭城西湖。西湖又称西子湖,此系词人即景自度曲。  

  “流水”三句,词人醉眼中湖景。“曲”,即酒曲也。这儿喻水面浮物。“酷”,热也。此喻太阳如被酒热所逼的醉汉的红脸庞。此三句言词人乘舟醉游西湖,醉眼朦胧中见到水面浮物,就当作酒曲,将红彤彤的太阳当作酒友发热的红脸庞,游船周围的景色从醉眼中望去已是成了一片模糊影子。此处生动地刻画出一个酒徒大醉时的模样。“笑拈”两句,承前述醉态。此言词人已经大醉,在不知不觉中到了断桥西边。停船上岸,随手拔来一些花草,却傻笑着说不出它们究竟叫什么“芳名”。“拈芳草”,即春日斗草游戏。古时妇女习惯在寒食、清明时进行的一种游戏,大致是以采集之草品种多少、优劣或其他方式定胜负。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触除毒气,故也有斗草之戏。”“垂杨”两句,触景生情。言清明时节,湖堤柳枝遇风飘舞,煞是好看。但他却认为杨柳枝终究是不懂得人的惜春之情,将这无限春光系住不放它去。“柳”有留之意,因此古人常折柳赠别。“燕归来”三句,借物设问,感慨系之。词人假手归来旧地的燕子,似乎它们的呢喃声像在询问眼前秋千架上的彩绳:如今还有多少双纤手前来游玩过?此非燕问,实是词人自问也。  

  过片“欢盟误”三句,感叹岁月蹉跎。此言年青时的山盟海誓如今都已泯灭,日月如梭,光阴如箭,一转眼又度过了一个寒食节。“寒食”扫墓,词人在杭曾有一位恩爱十年的亡妾墓在,所以他自然地想起两人的“欢盟”空误。“不堪”两句。言自己现在已是两鬓斑白苍老不堪,然而湖岸却依旧是绿荫浓浓烟笼寒水,景物如旧。“玄都”两句,借用唐刘禹锡两游苏州玄都观即景赋的典故。此处是说:西湖山水也曾有我从前记游吟唱的诗词在,其中也不乏“秀句”佳作。“前度刘郎”,又点出了西湖是词人的重游之地。“最伤心”句,言己驻足断桥岸边已久,面对着眼前孤山,只见天气已转成毛毛细雨,心情也随景转为凄凉,所谓孤独人寂寞对孤山,理应伤心不已耳。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3648.html

浣溪沙·初夏

浣溪沙·初夏
朝代:明代 作者:叶小鸾 原文: 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曲阑凭遍思偏长。 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误他双燕未归梁。 相关翻译 注释 ①酴醾:一种初夏开花的观赏植物。②荇:荇菜。《诗经·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③慵:懒散。④幌:布幔。此指窗帘。... 相关赏析 评解 初夏傍晚,酴醾飘香,荇风轻约,词人曲阑凭遍,情思悠长,以至忘了卷帘,耽搁了双燕归梁。全词着墨纤细,抒怀曲...

读陆放翁集

读陆放翁集
朝代:清代 作者:梁启超 原文: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相关赏析 品评 本诗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异代同心之感。他当时虽然亡身海外,想到遭受列强宰割、阴霾四布的神州大地,发出恨不能从军杀敌的呼喊。... 作者介绍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1...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朝代:宋代 作者:石孝友 原文: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相关翻译 注释 难凭据:无把握,无确期。上片的‘如何’:犹言为何。下片的‘如何’:犹言怎样... 相关赏析 鉴赏 “见也如何暮。”起句即叹相见恨晚。“也”字,如闻叹惋之声。相见为何太晚呵!主人公是个中人,见也如何暮,其故自知,知而故叹,此正无理而妙。从此...

秋晚登古城

秋晚登古城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百药 原文: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相关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