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解读

解读

作者:佚名

  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

  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春到小桃枝”是上元到来的表征。用轻灵之笔写深沉的感慨。“天涯海角悲凉地”,补足“客路”二字含义。所谓天涯,主要的不是指地域遥远,而是指漂泊他乡异地。这时的建康,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准备抵抗金侵略者;另一方面,又聚集了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离失所者,真是一个“悲凉地”。在这样的情势下过上元,只能令人心酸。词人自然回忆起靖康之变以前“全盛时”的上元。

  下片紧接上片的意脉:“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这就是变乱之前“全盛时”上元的情形。当时的上元非常繁华:“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东京梦华录》卷六)。但是作者在此避实就虚,对这些繁华情景,不作具体描绘。“花弄影,月流辉’、是乐景。“弄”、“流”二字很能传“花影”、“月辉”之神,升平的氛围已呈现出来了。“水精宫殿五云飞。”笔墨侧重对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的渲染。对过去的太平之象的褒扬渲染,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不能这样看。这样写的用意在于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用来和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所以紧接着就从幻梦回到了现实。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3660.html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应见尘土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熹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朝代:宋代 作者:方岳 原文: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

杂剧·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杂剧·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朝代:元代 作者:郑光祖 原文: 楔子 (冲末扮刘文静引卒子上,云)昼夜忧心辅国朝,开基创业建功劳。太平时序风光盛,腰挂金鱼着锦袍。小官刘文静是也。自从随侍大唐,数载之间,三锁晋阳,得归帝业。谢圣人可怜,加小宫为大司马之职。昨日行文颁行天下,自俺大唐建国以来,各处都归伏了,惟有洛阳王世充,杀了俺大唐使命,点聚雄兵,虎视咸阳,要与俺征战。今日早朝,御笔点差秦王唐元帅为挂印总兵,袁天...

思帝乡·春日游

思帝乡·春日游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田问小路上,谁家少年,如此风流?若能将身嫁与,誓死到白头,纵被无情弃,也不羞。注释《思帝乡》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词起源于唐,流行于中唐以后,到宋而达极盛。①足:足够,十分。②一生休:这一辈子就算了。③“纵被”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