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岳阳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忧”,“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

  根据《宋史·欧阳修传》的记载,“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庐陵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这首七言古,即写于被贬夷陵途中。《宋史·欧阳修传》对欧阳修有这样的评价:“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从中可见其耿直刚劲见义勇为的为人。欧阳修自己有这样的话:“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于奔、育,毁誉不以屑,其量适然,不见于喜愠”(《送方希则序》),欧阳修豁达超然的态度可以想见。这种耿直豁达的性情对他的学生苏轼影响很大,并且经由苏轼二发挥到极致。欧阳修自称文章太守,这来自他的词《朝中措》“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这是何等的气度胸怀!这种胸怀气度在本诗表现得虽然不很明显,但细心的读者自会体察得出。

  本诗三处写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作伴;第五句用拟人的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做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被贬夷陵途中,隐含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思。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的开头融化张继和孟浩然这四个名句的意境。至于城里钟鸣鼎食之家的欢乐,和自己城外孤舟上羁旅之苦况,那就不必明说了。

  接下先写在“大江阔千里,孤舟四无邻”的空旷江面上,“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诗人也许想起张弱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也许想起白居易的“绕船明月江水寒”,也许想起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然后再写江面上云水苍茫,连航道也分不清了。心情抑郁的诗人不由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起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明月,面对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敢问路在何方”?!

  第五句写深夜,在“江天一色无纤尘”下“浩月千里”,“静影沉璧”。“明月随人来远浦”,这不是自己写的诗句吗?想不到今天晚上又再一次来到这种境界中。突然,水面上传来了一阵渔人的歌声,虽然不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也没有范老前辈《岳阳楼记》中的“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却不乏王维“欲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那种意境。王维在写这一联诗时,用的不就是《楚辞·渔父》的典故吗?目送“轻舟短棹去如飞”后,诗人又吟起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3815.html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朝代:唐代 作者:刘长卿 原文: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你离别家乡不远万里去从事军务,西去的云彩飘在金陵的路上。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好像在为你送行。注释1.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2.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3.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4.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

【越调】小桃红 花篮区髻

【越调】小桃红 花篮区髻
朝代:元代 作者:徐再思 原文: 东风攒簇一筐春,吹在秋蝉鬓,玉露凝香宝钗润。绿无尘,同心双挽蜂蝶阵。 群芳顶上,连环枝下,分断楚山云。 作者介绍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

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朝代:唐代 作者:尹鹗 原文: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锦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相关翻译 注释 ①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②半条:一作“半消”。... 相关赏析 鉴赏 此词创造了这样的意境:深秋寒夜,西窗梦醒,红烛半残,明月照人。院中露滴梧桐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使人更加伤凄。这首闺怨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