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寓意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任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期间。词中描写了酒后赶路的片断小景,清新而富有情趣。此词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  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

  上片首句描写雨后初晴的景象:由于夜来阴雨连绵,时辰到了,不见天明,仍疑是夜;待到一阵春风把阴云吹散,迎来的已是晴朗天气。“淡云斜照著山明”,把清晨阳光透过淡云

  斜照远处山色的景象表达得贴切而有神韵。“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这一句写得清新轻快,表达出作者春朝雨后乘马行于溪边路上之情味。此句由景及人,勾勒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人物图。下片借传奇故事而抒情,寓意深远。“卯酒醒还困”一句,写作者早晨饮酒,仍感困倦,非因路途劳顿,而是夜间寻仙梦境使然。“蓝桥何处觅云英”这一问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之典故:唐人裴铏所作《传奇》中,有一篇题作《裴航》的小说,故事离奇曲折,略谓:裴航下第归,与一仙女同舟,得其所示,有云:“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及至蓝桥驿,下道求浆,得遇云英,云英,女仙之妹也。裴航经历访求玉杵臼、捣药服食诸曲折,终得结褵而升仙。苏轼此词中所谓“仙村”,即指蓝桥而言;所谓“梦不成”者,谓神仙飘渺不可求,故有“何处觅云英”之感叹。最后,作者觉得路边的溪水也还是有情的,这就是“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这首词的结尾一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与李煜笔下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流水这一无情的客体中赋予主体的种种情思,读来意味深长,余韵不尽。欲成仙而不得,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这正是词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之写照。从词的意境中,可以看到佛老“静而达”的因子,而无“超然玄悟”的神秘色彩。虽有梦境与幻觉,但终归现实。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3954.html

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

次韵蔡瞻明秋园五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洪适 原文: 芥毛金爪勇难干,肯作霜花对乍寒。 若说乘轩有痴鹤,司晨如此合峨冠。 翔仞当年览德辉,传芳花品未思归。 晚来雾鬓凭轩处,直恐金翘相对飞。 泽兰萱草比多言,谓汝分阴久夺鲜。 政恐淇园修竹劲,不如秦岭老松坚。 高标幽艳自宜霜,弱草繁葩莫中伤。 肯与红莲媚三夏,要同黄菊向重阳。 临风裛露早秋天,范出南金色更鲜。 若向东篱比标格,定知花市不言钱。 相关翻译 注释 泽兰...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马戴 原文: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注释微阳:微弱的阳光。楚丘:楚地的山丘。洞庭:洞庭...

【中吕】阳春曲_知几知荣知

【中吕】阳春曲_知几知荣知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中,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

玉阶怨

玉阶怨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注释①罗袜:丝织的袜子。   ②却下:放下。... 相关赏析 赏析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