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新月娟娟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这首词构思别致,语言晓畅,婉转含蓄,情景相生。但一般认为这首词不是通常的写景抒情,而是寄托着作者厌倦仕宦生涯、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情怀。

  上阕集中笔墨描绘了一幅江寒、山静、梅瘦的霜天月夜图。开篇两句写远而静的夜景。“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一弯新月如玉镰悬空,星月交辉,把夜空装扮得十分美丽。远山静静地矗立着,起伏的山峰仿佛把正在下沉的北斗星衔在其中一样。江水在夜幕下流淌得更加悄无声息了,夜似乎更冷了。“衔”字极为生动准确,将静景写活了。以下内容由室外的星月江山之景写到室内的“起来搔首”之人。“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深夜无眠的人必是心事重重者,他凭窗而坐所见到的是斜映在窗上的清瘦的梅影。“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这句“梅影横窗瘦”一是以梅花点明残冬早春时节,二是作者以“梅瘦”自喻愁情满怀、品格高洁,为下文抒发归隐之志作好铺垫。

  下阕以“好个霜天”作为上阕写景的收束,又引发下文的抒情。“霜天”好在它正是推杯换盏的时候。“梅影横窗瘦”也可以成为酒宴助兴的美景,但作者却“闲却传杯手”。他远离官场宴会,酒兴全无。其中原委好似一个悬念耐人寻味,紧接着又用“君知否”对之加以强调,最后才告知是“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归隐的兴趣像酒一样浓烈。“乱鸦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这是全词唯一写声音的句子。这聒噪声在星沉月明之时会显得更加刺耳。但作者对之的反应是“搔首”、“闲却”,如梅影傲霜般默默无语。这里“无声”与“有声”相对,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因为“归兴浓于酒”,表明了作者远离官场倾轧的决心。此两句也是全词主旨之所在,在意义上倒贯全篇,使全词的景语皆成情语。

  这首词上阕写初春霜夜,词人内心激动,耿耿不寐,中夜起身,搔首踟蹰;下阕写闲愁难耐,委婉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作者借霜天月夜图抒发了厌恶官场、乐于归隐的清峻高洁之志。整个作品借景抒情,写法含蓄,深有寄托,有感而发。

1、 傅德岷,卢晋等编著 .宋词名篇赏析 :巴蜀书社 ,2012 :157 .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 .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 :京华出版社 ,1998 :243-244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014.html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原文: 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 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 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 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 更结尽、燕邯侠子。 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 木叶怨,罢论起。 相关翻译 注释 ①癸酉:公元1813年(嘉庆十八年)。②鸾飘凤泊:比喻英...

瑞鹤仙·梅

瑞鹤仙·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陆叡 原文: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悰暗省。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明鸾心在,跨鹤程高,后期无淮。情丝待翦。翻惹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参考赏析 鉴赏 陆叡系绍定五年(1232)进士,曾做过沿江制置使参议、礼部员外郎、秘书少监、集英殿...

致酒行

致酒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当年主父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

伤春

伤春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原文: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