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相关翻译

译文

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的鬼,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在风中飘舞回旋。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好像照得眼前一片通红。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的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相关赏析

鉴赏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对雪 | https://gushi.facekun.com/1454.html

寒塘

寒塘
朝代:唐代 作者:赵嘏 原文: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参考翻译 译文 早上起来,照着池塘里的水梳妆。池塘的水很寒冷,梳妆完毕之后,他坐在池塘旁边,看到树叶渐渐黄而落,秋天来了。想念着家人,一片思乡之心如偏偏黄叶飘落,一只孤雁,飞过楼顶,向南而去。... 参考赏析 鉴赏 前二句谓早起临水梳发,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景色。但如此道来,便无深意。这里两句句法倒...

南归阻雪

南归阻雪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南归阻雪:《全唐诗》校:“一作南阳北阻雪。”⑵滞:停留。宛:汉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许:秦县名,在今河南许昌市东北。⑶豫:古代豫州,主要指今河南一带。或谓借指洛阳。按,作者此时滞于宛许,而...

谒金门·五月雨

谒金门·五月雨
朝代:明代 作者:陈子龙 原文: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凉雨:一作“疏雨”。⑵平芜:草木丛生之旷野。⑶断虹:一作“断红”。⑷费得炉烟无数: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词:“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炉烟,指炉火。...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词的标题是“五月雨”五月雨也就是梅子黄时雨,柳宗...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原文: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相关翻译 译文 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