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素香丁香赏析一

赏析一

作者:佚名

  此词上阕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形态,如“琉璃叶下琼葩吐”,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意趣,所谓“幽人趣”。而扣题的只有一句“素香柔树”。首句“落木萧萧”,本是用来描写秋天景象的,这里被移用来描写丁香尚在含葩而未吐蕊时的环境和氛围,也是一种衬托。

  下阕由形而传神,写丁香之精神所在。也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其无意与群芳,尤其是“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号称内修外美、玉蕊清香的梅花,争春斗艳,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散露出的那种愁绪。全词的精彩之处全在其“豹尾”:作者大胆悬想,丁香之所以“结愁千绪”,也许是它在思忆江南的主人吧。至此,本无情之花卉植物,便化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托,一怀愁绪,满腔悲情,也就有了具体的着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710.html

赐萧瑀

赐萧瑀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世民 原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相关翻译 译文 疾风中可知哪是韧草,动荡里可识谁是忠臣。勇猛之人岂能深识道义?只有智者才一定满怀仁爱。... 相关赏析 鉴赏 韧性、忠诚、道义、仁爱,萧瑀为人臣而有此四,得皇上评价如此之高,又更何求?萧瑀为官,艰苦危难之中,不随波逐流;意志坚定,不迷失方向;因为充满仁爱之心,便永远能把握大义。然新臣房...

秋夜曲

秋夜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穿着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深夜阑了还在不知疲倦地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而不想回。注释桂魄:即秋月,因传说月中有桂树而得别称。... 相关赏析 赏析 此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写初秋月夜少妇的怨情。起句写...

戏文·荆钗记

戏文·荆钗记
朝代:元代 作者:柯丹邱 原文: 第一出家门 【临江仙】(末上)一段新奇真故事,须教两极驰名。三千今古腹中存,开言惊四座,打动五灵神。六府齐才并七步,八方豪气凌云,歌声遏住九霄云。十分全会者,少不得仁义礼先行。〔问答照常〕。 【沁园春】才子王生,佳人钱氏,贤孝温良;以荆钗为聘,配为夫妇。春闱催试,拆散鸾凰。独步蟾宫,高攀仙桂,一举鳌头姓氏香。因参相,不从招赘,改调潮阳。修书远报萱...

义田记

义田记
朝代:宋代 作者:钱公辅 原文: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