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然而,长期受儒家思想束缚的古代人们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隐以无题的形式,柳永以词的形式写了一些,却遭到不少的非议。晏殊的这首诗受李商隐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不乏好句,值得一读。

  首联给人以飘忽的感觉,含有无可奈何的情调,出句比李商隐“车走雷声语未通”还要深沉些。对句以巫山神女朝云暮雨表达了“来是空言去绝踪”的怅惘,真是“神女生涯原是梦”,“云雨巫山枉断肠!”恨只恨自己“身五彩凤双飞翼”,而今“何处西南待好风?” 最值得赞颂的是颔联,诗人创造出一种清幽的境界,传达出心中缠绵的情致,至于是不是“自然有富贵气”,那倒在其次。梨花飘香,柳枝摇曳,月色溶溶,微风阵阵,这迷人的景色荡起诗人无限遐思。“月色溶溶夜,花影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即使见了月中人,那也不怎么样,怕只有“碧海青天夜夜心”,怕只有“一寸相思一寸灰!”“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思的是“柳丝长玉骢难系”,思的是当时怎不“乞君留取两三条!”

  颈联写当前苦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不能不感到寂寞;“雨中禁火空冷斋”,不能不感到萧索。

  尾联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和“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也和诗人自己写的《鹊踏枝》中“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相似。尤其是末句中“处处同”,“妙在能使人思”,看似旷达,实为深沉,比“知何处”更进一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787.html

【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叹朝暮

【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叹朝暮
朝代:元代 作者:任昱 原文: 隐居 叹朝暮青霄用舍,尽头颅白发添些。伴渔樵,苫茅舍,醉西风满川红叶。近日邻家酒易赊,三径黄花放也。 寻春值雨 杜陵路烟迷雾昏,定昆池花落云根。粉翅寒,金衣润,等闲孤负寻春。柳下重门那个人,怕容易红消翠损。 宫词 鳷鹊层楼夜永,奖蓉小苑秋晴。金掌凉,银汉莹,按霓裳何处新声。懒下瑶阶独自行,怕羞见团团桂影。 宫词 翡翠屏间篆烟,樱桃花底冰弦。...

踏莎行·晚景

踏莎行·晚景
朝代:明代 作者:陈霆 原文: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相关翻译 注释 槎牙:错杂不齐貌。鸢:俗称鹞鹰。芙蓉老:荷花凋残。... 相关赏析 评解 此词题为《晚景》,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流转自然一如己出,而创意不足。词中写登楼晚眺,周遭风景在目。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朝代:清代 作者:苏曼殊 原文: 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夕照边。 极目神州余子尽,袈裟和泪伏碑前。 作者介绍 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朝代:清代 作者:蒋春霖 原文: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相关翻译 注释 ①卜算子:词牌名,此调始见于宋代苏轼《东坡乐府》。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②化了浮萍:柳絮落水化为浮萍,传说如此。《本草》:“浮萍季春始生,或云杨花所生。”唐宋人诗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