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五首·其二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两首是作者七十三岁时在山阴所作。他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陆游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出浓勃深沉的积愤。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泽中”,指诗人居住之地镜湖。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我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诗人的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虽然这一首似乎是承接着上一首最后两句,诗人不得不发出无可奈何的叹谓。这一篇的首联和上篇“壮心未与年俱老”句,意思一脉相承,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是年华虽逝,而自己的壮心依然炽热,不减当年。第二联承上: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烁,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在今四川璠番东南。这里泛指川、陕),鏖战皋兰(县名,在今甘肃兰州北)。然而,时光流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穷之事(指征战疆场,澄清山河),在我身上终于无法实现。当年是壮志凌云,岂料到今日成了一个袖手旁观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苍凉,溢于字里行间。这便是后二联的意境。

  陆游的这两首《书愤》诗,笔力雄浑,气壮山河,充分得显示了他诗歌风格特征的一个主要情意,更是陆游整个创作中的精华所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4985.html

月三首

月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并照巫山出,新窥楚水清。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 必验升沉体,如知进退情。不违银汉落,亦伴玉绳横。 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桂殿秋·思往事

桂殿秋·思往事
朝代:清代 作者:朱彝尊 原文: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桂殿秋:词牌名,取自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的“桂殿夜凉吹玉笙”句。单调,二十七字,平韵。②干,即岸,江边。③青娥:形容女子眉黛。越山:嘉兴地处吴越之交,故云。④舸:小船。⑤簟:竹席。衾:被子,轻衾即薄被。... 相关赏析 鉴赏 朱彝尊一生都珍视着其与小姨子(妻妹)冯寿常的那段恋情...

玉梅令

玉梅令
朝代:宋代 作者:姜夔 原文: 曰范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作者介绍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

【商调】河西后庭花

【商调】河西后庭花
朝代:元代 作者:王元鼎 原文: 此曲之作,有自来矣。昔胡元大都妓女名莘文秀者,美姿色,与学士王元鼎有姻,亦与阿鲁相契。异期阿与莘仵坐,谈及风情之任。阿曰:"闻尔与王元鼎恩甚笃,以予方之,孰最?"莘含笑不语,阿强之再四。莘曰:"以调和鼎鼎,燮理阴阳,则学士不如丞相;论惜玉怜香,嘲风咏月,则丞相少次于学士。"哄然一笑而罢。元鼎闻之,故作此以嘲之。走将来涎涎瞪瞪冷眼儿困,杓杓答答热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