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上片写梦醒,深夜寂静,明月如霜,在弯弯曲曲的池子里,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滚下了晶莹的露珠。三更时分,夜深人静,一片树叶落地都铿然有声,自己从梦中惊醒,夜色茫茫,踏遍小园寻找旧梦,却无处可得。写夜景,以夜间轻微的声响衬托夜间的寂静,写梦仅用“梦云惊断”一笔带过,无处寻梦,不禁黯然神伤。

  下片写自己这个“天涯倦客”在清幽的深夜被秋声惊醒后惟见“燕子楼空”,感到无限惆怅。接着便由张与关盼盼的故事引出对整个人类历史无限深沉的感慨,昔日燕子楼中的旧事,已如梦一般地逝去,而古往今来无数代人的欢乐、怨恨,又何尝不像它一样也如一连串连续的梦境?世人不明此理,固如大梦未醒。而大梦已醒的词人自己,此时此地所感发的人生感叹,在后人看来,难道不也是一场梦!这种对人生深刻的思考,显示了苏轼内心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怀疑和迷惘,表现了他对宇宙、人生以及整个社会进程的忧患情绪。结合现实处境,表达了自己盼归难归,触景伤情,怀古伤今的感伤。语言高度凝练概括,仅“燕子楼空”三句,便说尽张建封(当为张)事,写景如画,感情浓郁,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低沉而感伤的情绪正是词人厌倦官场的心绪在词作中的艺术折射。词境的开阔,题材的阔大,又是词人把社会、历史以及对人生哲理性思考引入词作的豪爽表现。[3]

  词人莅临徐州,宿于唐代名妓关盼盼的燕子楼。是夜,明月皎洁如霜,好风清凉如水,此为大景,以静衬托夜之深。鱼跳曲港,露泻圆荷,此为小景,以动反衬夜之静。如此静夜,自能梦遇佳人。然三更鼓响,一片叶落,忽然惊醒,于是怅然若失,起而寻梦上征融情入景,若梦若醒,亦真亦幻,给人以惝恍迷离之感。下片由人亡楼空,直抒感慨,把故园之思,今昔这感、人生如梦之叹,打成一片。他从自己今日凭吊燕子楼,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将凭吊自己所建的黄楼,一种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袭上心头,使他深有"古今如梦,何尝梦觉"之慨。看来,这燕子楼的一梦,也不特是艳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024.html

池上早夏

池上早夏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朝代:唐代 作者:韩翃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庭贵族的宫里。注释1、寒食:清明前一日谓之寒食,即禁烟节,汉制此日宫中钻新火燃烛以散予贵戚之臣。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食折柳插门。3、蜡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

【仙吕】一半儿 拟美人八咏 春梦

【仙吕】一半儿 拟美人八咏 春梦
朝代:元代 作者:查德卿 原文: 梨花云绕锦香亭,胡蝶春融软玉屏,花外鸟啼三四声。梦初惊,一半儿昏迷一半儿醒。 春困  琐窗人静日初曛,宝鼎香消火尚温,斜倚绣床深闭门。眼昏昏,一半儿微开一半儿盹。 春妆  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捻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再偷匀,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 春愁  厌听野鹊语雕檐,怕见杨花扑绣帘,拈起绣针还倒拈。两眉尖,一半儿微舒一半儿敛...

观猎

观猎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角弓上箭射了出去,弦声和着强风一起呼啸!将军和士兵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近郊。枯萎的野草,遮不住尖锐的鹰眼;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已经回到细柳营。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