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苏辙原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070.html

渡江云·杨花

渡江云·杨花
朝代:清代 作者:周济 原文: 春风真解事,等闲吹遍,无数短长亭。 一星星是恨,直送春归,替了落花声。 凭阑极目,荡春波、万种春情。 应笑人舂粮几许? 便要数征程。 冥冥,车轮落日,散绮余霞,渐都迷幻景。 问收向红窗画箧,可算飘零? 相逢只有浮云好,奈蓬莱东指,弱水盈盈。 休更惜,秋风吹老莼羹。 作者介绍 周济 周济(1781年-1839年)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江苏荆溪(今江苏宜...

喜晴联句

喜晴联句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苦雨晴何喜,喜于未雨时。气收云物变,声乐鸟乌知。 ——白居易 蕙泛光风圃,兰开皎月池。千峰分远近,九陌好追随。 ——王起 白日开天路,玄阴卷地维。馀清在林薄,新照入涟漪。 ——刘禹锡 碧树凉先落,青芜湿更滋。晒毛经浴鹤,曳尾出泥龟。 ——白居易 舞去商羊速,飞来野马迟。柱边无润础,台上有游丝。 ——王起 桥净行尘息,堤长禁柳垂。宫城开睥睨,观阙丽罘罳. ——刘禹锡 洛...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湘帘 : 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②玉楼 : 指华丽之楼阁。宋辛弃疾《苏武慢·雪》 :“ 歌竹传殇 , 探梅得句 , 人在玉楼琼室。 ”③鸳瓦 : 即鸳鸯瓦。唐李商隐《当句有对》 :“ 秦楼鸳瓦汉宫盘。” 指瓦之成双成对者。... 相关赏析 评析 柳色烟...

水龙吟

水龙吟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要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