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点评

点评

作者:佚名

  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余》卷四)。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歇拍三句为上片之警策,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以下三句近乎痴话。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结拍三句用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确,与上片结拍的写法属同一机抒。深际飞评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云巫雨,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草堂诗余》正集卷三)。全词心理刻画十分细腻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学中实属难能可贵。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078.html

【双调】清江引_黄阁百年如

【双调】清江引_黄阁百年如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黄阁百年如梦里,弃却三公位。妻子不属官,得觉囫囵睡,虚檐外日高犹未起。楼头柳丝风力软,寂寞闲庭院。独自倚阑干,落尽桃花片,青山不知郎近远。双双月下重相会,鸾凤成佳配。笙歌出入随,珠翠添娇媚,劝君莫惜花前醉。娑娑一庭虽是小,未若贫而乐。放将云归去,唤得鹤来到,和一座好山都占了。小梅香走将来吹灭灯,搅了读书兴。腌争小贱人,传着姐姐夫...

【双调】蟾宫曲_题金山寺长

【双调】蟾宫曲_题金山寺长
朝代:元代 作者:赵天锡 原文: 题金山寺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烟遮,一半儿云埋。

鹤冲天(大石调)

鹤冲天(大石调)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闲窗漏永,月冷霜花堕。悄悄下帘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无语沈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嚲。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朝代:清代 作者:秋瑾 原文: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相关翻译 注释 (1)海外:指日本。作者曾东渡日本留学。(2)金瓯已缺:指国土被列强瓜分。《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3)作雄行:指女扮男装。(4)龙泉:宝剑名:雷焕于丰城狱基掘得二剑, 一名龙泉,一名太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