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四

赏析四

作者:佚名

  词写离情,但写法别致。上阕由远行者落笔,下阕写远行者设想之词。一种离愁,两面兼写,情致深婉细切。起三句即宕开离别场面,径写旅途所见。梅残、柳细、草薰、风暖,分写所见、所闻、所感,冬去春来的季节特征十分强烈。这本来是一个感受生命与爱情的季节,但“候馆”、“征辔”两语,透示了词中的远行人其实是无暇无心去欣赏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且征辔连摇,客观的情形也是十分急迫。春景之热与行者之冷似乎互成隔膜。“离愁”两句拈出主题,与候馆、征辔之义绾合。而以“春水”喻愁,暗承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并与“溪桥”一语相应。但与李煜的愁情汹涌不同,这里所表现的主要是一种不断加深又持续相生的离愁形成过程。两个“渐”字和“迢迢不断”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下阕因行者愁极无尽,进而设想对方相思之形,劝慰之中倍见体贴之心。“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盖当初离别时即已目睹此景。而此刻一在闺中,一在候馆,其伤感当更过离别之时。“楼高”句是劝慰之词,盖近倚危阑也难解愁情,因为登楼所见,不过是一望平芜及平芜尽处的绵绵春山,而行人早已在春山之外了。煞拍两句语淡而情深。沈际飞《草堂余正集》云:“春水春山走对妙。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一望无际矣。尽处是春山,更在春山外,转望转远矣。当取以合看。”从全词来看,起得平缓,结得舒徐。上、下阕一实写一虚写,虚实之中皆以浓情浇灌,离愁与词境俱进深进远,堪称是婉约词中的杰构。

  罗大经《鹤林玉露》曾引时人杨东山对欧阳修的一节经典性的评论说:“文章各有体。欧阳公所以为一代文章冠冕者,固以其温纯雅正,蔼然为仁人之言,粹然为治世之音,然亦以其事事合体故也。”“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以杨氏所论来衡照欧阳修的这首《踏莎行》,确实是合乎《花间》词体的。它所表现出来的温厚和平与欧阳修作为一代儒宗的身份也是十分契合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265.html

浪淘沙慢·晓阴重

浪淘沙慢·晓阴重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注释⑴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⑵一丘:即一...

金缕衣

金缕衣
朝代:唐代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译文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注解⑴金缕衣:缀有金线...

浣溪沙·咏橘

浣溪沙·咏橘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夜秋霜过后,菊花凋谢荷叶枯萎,而新橘却在经霜之后变得更加鲜亮,整个橘林都闪着光亮。原来是橘子由青色逐渐变成金黄色了。摘下一个剥开之后,香味喷人,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据说,吴地产的橘子女孩子剥后,手上三日仍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