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人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前结“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难》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371.html

【黄钟】人月圆_一枝仙桂香

【黄钟】人月圆_一枝仙桂香
朝代:元代 作者:赵孟頫 原文: 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作者介绍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参考翻译 注释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琅玕”:一种美玉。“潇湘”有竹子的地方,代指伊人旧时居所。“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潇湘”则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

对雪二首

对雪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原注:“时欲之东。”之东:指东赴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幕,时在大中三年冬。...

酹江月·驿中言别

酹江月·驿中言别
朝代:宋代 作者:邓剡 原文: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