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本篇选自《武林旧事》卷三。《武林旧事》一书系周密于宋亡之后所写,内容主要追记南宋岁时风俗、市井琐细,兼及游观之盛、娱乐之资,相当详备细致;而渗透于其中的,又是一种“恻恻兴亡”的盛衰感慨。

  本篇主要描绘“钱塘观潮”的盛况。对此,另外几部杭州的风俗志(《都域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和《梦粱录》)都先已有过记述,不过都远不如此文生动形象。全文可分四层:

  第一层写潮来之状。它用动态的“镜头摄像法”描写了初来之状(“仅如银线”)、既来之状(“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又配之以“音响效果”(“大声如雷霆”),收到了文字尽管简约而令人视听不暇应接的艺术功效。

  第二层写教阅水军的场面。其中的“场景”又多次转换:先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和乘骑弄旗、舞刀弄枪于水面的雄伟场面;接着写两军(假设的军事演习)交战、硝烟弥漫的场面,最后写烟消波静、“敌船”匿迹的场面。使人如同亲眼目睹这一番水战那样,感到十分真切。

  第三层写“弄潮儿”的竞技,他们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相逆潮而上;虽于鲸波万顷之中,却能不湿旗尾!读后使人为之咋舌鼓掌。

  第四层写杭州市民和皇室的观潮情景,其中突出描写了杭州城的豪奢:请看,江岸十余里间,触处珠翠罗绮;而皇帝在“天开图画台”上观潮,远望去简直就像是在神仙台上那般。读到这里,虽然文字嘎然而止,但作者在提笔追忆往事时的那种“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梦寐”的兴亡盛衰之感,却又“言在纸外”地悄然升起矣。

  总观全篇,尽管篇幅不长,而场面热闹、内容丰富,这大大得力于作者善于剪裁、善于描绘的文字功力。首先,它剪裁得当,叙写井然,给人以场面多变而层次井然的印象,其次,它语言简练,却又描绘细致,又给人以“尺幅之中层千里之势”的艺术享受。应该感谢周密,他给我们留下了这幅13世纪南宋优美的杭城风俗图画。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498.html

蝶恋花·旅月怀人

蝶恋花·旅月怀人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原文: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 “翻阶蛱蝶恋花情” 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重头六十字,仄韵。②“乌鹊”句: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诗意。③伤...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晴天晨起抱它倚墙晒太阳,夜间赏雪应当不忘披...

破阵子

破阵子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作者介绍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

【双调】卖花声_雪儿娇小歌

【双调】卖花声_雪儿娇小歌
朝代:元代 作者:徐再思 原文: 雪儿娇小歌《金缕》,老子婆娑倒玉壶,满身花影倩人扶。昨宵不记,雕鞍 归去,问今朝酒醒何处? 碧桃红杏桃源路,绿水青山水墨图,杖头挑着酒胡芦。行行觑着,山童分付, 问前村酒家何处? 红罗佩吐狮头玉,碧珥香衔凤口珠,风流相遇恨须臾。梨花淡月,楼台如故, 教吹箫玉人何处? 云深不见南来羽,水远难寻北去鱼,两年不寄半行书。危楼目断,云山无数, 望天涯故人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