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1、 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653.html

山雨·短笠团团避

山雨·短笠团团避
朝代:清代 作者:何绍基 原文: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放言五首·其二

放言五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不必忧虑。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注释“...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注释【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玻璃】指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