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雨花台作品背景

作品背景

作者:佚名

  魏禧是一位极富民族气节的文人。他生于明末,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隐居翠微山,筑室号“易堂”,授徒著述,有“宁都三魏”之称,又与彭士望等称“易堂九子”,而以禧之文名为最著。他深怀亡国之痛,在《许秀才传》中沉痛地说:“禧亦故诸生,方偷活浮沉于时,视二许能不愧死入地哉?”他的散文多表彰抗敌殉国和坚守志节之士,他的歌多抒写故国之寺和国破之悲。这首《登雨花台》诗就表达了他对明清易代的伤感哀痛。

  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据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的遗民诗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登上今中华门外的雨花台,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5805.html

【商调】梧叶儿_观白鹭,看

【商调】梧叶儿_观白鹭,看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观白鹭,看乌鸦,水底摸鱼虾。莺穿柳,蝶恋花,景幽雅,若非云门莫夸。  想林济,大慈悲,究竟作根基。打一捧,去片皮,好呆痴,痛痒犹然不知。  龟毛拂,兔角锥。虾蟆扑天飞。泥牛吼,木马嘶,少人知,俯仰泄漏天机。  麦有面,粟有米,布裤里更有腿。山有石,海有月,语真实,洞霞无极立基。  擒意马,锁心猿,神气养交全。非扭捏,合自然,体幽...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

雪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原文: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注释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⑵若何:如何,怎么样。⑶宜:应该。…… 相关赏析 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

经范蠡旧居

经范蠡旧居
朝代:唐代 作者:张蠙 原文: 一变姓名离百越,越城犹在范家无。 他人不见扁舟意,却笑轻生泛五湖。 作者介绍 张蠙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