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台陈庭学序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的通常写法,多以对所赠人物进行劝勉为主。宋濂在这篇赠序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更多的是称道游览名山大川对写作上的裨益,并热情地希望陈庭学要重视提高个人的修养。全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后辈的殷切希望,真情厚谊溢于言表。

  宋濂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元末,入明后,他已是将近六旬的老人了。当时他虽地位显赫,但性喜奖掖后进,从不以长者自居。他在晚年写过不少赠序,以本文和另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最为著名。

  文章的开头便紧密地结合了陈庭学的生活实际。由于他是从川蜀来到南京的,宋濂便肯定他“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说明山水确实有助于人的发展。在第三段中,作者不无遗憾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像陈庭学那样游览川蜀,这一段还是紧扣前文的。令人称奇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即“坐守陋室”也照样可以修身养性。这其实是对陈庭学提出了劝诫:不要把游览名山大川当作提高自己的唯一途径。

  本文中关于川蜀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介绍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作者在介绍地理环境时着重描摹一个“险”字。当然,这里面不乏作者的想象成分,但更多的是从李白的著名篇《蜀道难》中衍化而来。写川蜀的险途,是为了诠释“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在介绍人文环境时,作者列举了与川蜀有关的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则又是为了诠释“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通篇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堪称无懈可击。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6068.html

途中见杏花

途中见杏花
朝代:唐代 作者:吴融 原文: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相关翻译 译文 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

念奴娇·赋雨岩

念奴娇·赋雨岩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郭。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著。 相关翻译 译文 近来哪有我的愁绪呢,哪里又是我的乐趣?内心一点凄凉与骚人墨客们的千古寂寞相似啊,独自倚着栏杆...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朝代:唐代 作者:李绅 原文: 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阶篁淅沥响,露叶参差光。 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薄帷乍飘卷,襟带轻摇飏. 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屣履步前楹,剑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号鼓互相望。独坐有所思,夫君鸾凤章。 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 报国未知效,惟鹈徒在梁。裴回顾戎旃,颢气生东方。 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 吟君白...

新秋晚眺

新秋晚眺
朝代:清代 作者:德隐 原文: 山中多晚凉,清风厉秋节。 遥瞻四五峰,壁立皆奇绝。 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 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 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 愿保幽贞姿,岁寒双皎洁。 相关翻译 注释 ①厉:振奋,飞扬之意。秋节:秋季,秋天季节。②壁立:像墙壁一般地垂直地矗立着,形容山势陡峭。③修:长,高。乔:高。岩列:成排成列的山岩。④芳丛:犹言花丛。清泉句:谓清澈的泉水如晶莹的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