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
  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第二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能完璧归赵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注释
(1)情:真实意图。
(2)曲:不公正,不合理。
(3)九宾:九位迎接使者的傧相,皆立于朝廷上,是战国时期隆重的外交礼节。
(4)绐(dài):欺骗,欺诈。
(5)僇:通“戮”,杀。
(6)武安君:秦将白起的封号。
(7)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
(8)责:求,这里指索取。
(9)族:灭族。
(10)劲渑池:指蔺相如在渑池(今河南林县)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之事。
(11)柔廉颇:指蔺相如对赵大将廉颇委曲容让,终使廉颇感悟并负荆请罪之事。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6141.html

书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原文: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双调】落梅风_太乙宫探梅

【双调】落梅风_太乙宫探梅
朝代:元代 作者:赵善庆 原文: 太乙宫探梅 冰花艳,水月魂,斗诗坛醉翁笔阵。自南枝漏泄了湖上春,问东风几番花信? 江楼晚眺 枫枯叶,柳瘦丝,夕阳闲画阑十二。望晴空莹然如片纸,一行雁一行愁字。 秋晴 秋声定,微雨歇,透疏棂纸窗风裂。孤灯儿似知愁恨切,照离人半明半灭。 暮春 寻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烟时候。叫春山杜鹃何太愁,直啼得绿肥红瘦。

桂殿秋·思往事

桂殿秋·思往事
朝代:清代 作者:朱彝尊 原文: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桂殿秋:词牌名,取自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的“桂殿夜凉吹玉笙”句。单调,二十七字,平韵。②干,即岸,江边。③青娥:形容女子眉黛。越山:嘉兴地处吴越之交,故云。④舸:小船。⑤簟:竹席。衾:被子,轻衾即薄被。... 相关赏析 鉴赏 朱彝尊一生都珍视着其与小姨子(妻妹)冯寿常的那段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