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作者:佚名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是莺莺对张生赴考所持的态度。历经多少辛酸痛苦才获取的爱情,刚刚得到承认,马上又要分开。“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莺莺的内心愈是痛苦,愈是说明封建家长的冷酷无情。莺莺虽然无力反抗老夫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宗旨,但她斩钉截铁地表明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她认为“莲开并蒂”比“状元及第”好得多。这些描写,使《西厢记》摆脱了表现才子佳人离愁别绪的老套,升华到否定世俗传统偏见的高度,使艺术形象迸发出闪光的民主思想的火花。“‘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不要忘记这些话是当着老夫人的面说的,它显示了莺莺倔强的反抗性格。《长亭送别》历来为人们所激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思想上有新意,它不仅表现了爱情和封建家长的矛盾,而且对读书追求功名利禄那一套世俗观念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在老夫人和长老相继离去后,莺莺面对即将赴考的张生,百感交集,肝肠痛断。她首先叮嘱张生的是:“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又一次表现了她在功名利禄问题上与老夫人截然不同的态度。面对即将远去的爱人,莺莺千叮咛,万嘱咐,“顺时自保揣身体”,“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这些体贴入微的话,写出莺莺对张生的缠绵深情,表现了她温柔娴慧的性格。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长亭送别》的末尾,莺莺终于把藏在心底的话说出。这话来得如此突兀,分量惊人的重。“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莺莺明白,她和张生的爱情正达到一个危险地带,张生得中与否都是对他们的爱情的巨大考验。张生得中的话,他将成为高门大族的择婿对象;如果落第,老夫人又不承认这个白衣女婿。巨大的阴影笼罩着莺莺。在这里,我们窥见了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的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如果剧中的张生不是一位忠厚志诚的君子的话,莺莺的弃妇的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吴国钦《〈西厢记〉艺术谈》,以下称“吴文”,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 吴国钦《〈西厢记〉艺术谈》,以下称“吴文”,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6188.html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星河转移,人间烟幕笼罩。秋凉从枕席间透出来,枕上褥边,点点斑斑是词人撒的泪痕。他难耐这秋夜的清寂与清寒,起身更衣,向他人问起夜已几何,而当取出那件贴着翠色莲蓬、金色荷叶绣样的褥衣,睹物而思...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己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参考翻译 注释 ①古戍:参见《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注③。 ②劫火:佛家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后亦借指兵火。顾炎武《恭渴天寿山十三陵》诗:“康昭二明楼,并遭劫火亡。”这里即指后者。③龙堆...

【正宫】端正好_渔乐钓艇小

【正宫】端正好_渔乐钓艇小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渔乐 钓艇小苫寒波,蓑笠软遮风雨,打鱼人活计萧疏。侬家鹦鹉洲边住,对江景真堪趣。 【滚绣球】黄芦岸似锦铺,白蘋渡如雪米莫。野鸥闲自来自去,暮云闲或转或舒。日已无,月渐出,映蟾光满川修竹,助风声两岸黄芦。收纶罢钓寻归路,酒美色鲜乐有余,此乐谁如? 【倘秀才】睡时节把扁舟来缆住,觉来也又流在芦花浅处,荡荡悠悠无所拘。市朝远,故人疏,有樵夫做伴侣。 【脱...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端起酒杯,问候春天,也希望你也留下,与我和美相伴。这里是繁华的洛城之东,在宽阔的街道两旁,垂柳依依,春意盎然。去年此时,也是在这里,我和你携手相伴,在花丛中欢乐游玩。人间聚散总是太匆匆,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