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相关翻译

注释

⑴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故喜之。决明,夏初生苗,七月开黄花。可作药材,功能明目,故叫决明。⑵此二句实写决明颜色之鲜艳可爱。⑶此二句忧决明,也是自忧。汝,指决明。后时,谓日后岁暮天寒。⑷因恐其难久,故特觉可惜。堂上书生即杜甫。杜甫身世,与决明有类似之处,故不禁为之伤心掉泪。⑸阑风长...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唐书·韦见素传》:“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坊汗潦。”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

鉴赏

第一首,秋日杀,万物凋而百感集,古有“悲秋”者悲秋之萧瑟,“病秋”者病秋之隐沦,“惊秋”者惊韶华逝而年岁晏之速。少陵于此首亦融悲、病、惊,伤物残而叹自身老大难有成。  新的季节缓缓渗透弥漫并取代旧的季节,诗的境界中季节却若闻鼓而起,鸣金而息,皆是突至突离。春日瞬间吹生百草,“千树...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秋雨叹三首 | https://gushi.facekun.com/1656.html

雪夜小饮赠梦得

雪夜小饮赠梦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永夜:长夜,整夜。②残年: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相关赏析 浅析 这首《雪夜小饮赠梦得》作于洛阳。这是一首记叙诗。雪夜,诗人与友人小酌慢饮,促膝叙谈,销磨了一整夜时间;谈得高兴了,就开怀大笑,以爽朗的...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晴天晨起抱它倚墙晒太阳,夜间赏雪应当不忘披...

渔翁

渔翁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注释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

【双调】祆神急

【双调】祆神急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珠帘闲玉钩,宝篆冷金兽。银筝锦瑟,生疏了弦上手。恩情如纸叶薄,人比花枝瘦。雕鞍去,眉黛愁。数归期三月三,不觉的又过了中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