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原文: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注释菊:此处暗指品德高尚的人。王孙:公子哥。比:看作。蓬蒿:野生草。九日:重阳节。秋香:菊花。由来:因此从来。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

相关赏析

赏析

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九日枝枝...

作者介绍

郑谷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 | https://gushi.facekun.com/1724.html

黄州快哉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原文: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

杂剧·马丹阳度脱刘行首

杂剧·马丹阳度脱刘行首
朝代:元代 作者:杨景贤 原文: 第一折 (正末扮王重阳上,云)贫道姓王名嘉,道号重阳真人。未成道时,在登州甘河镇上开着座酒店,人则唤我做王三舍。有正阳祖师纯阳真人,他化作二道人,披着毡来俺店中饮酒。贫道幼年慕道,不要他的酒钱。似此三年,道心不退。忽一日他道:"俺去也,王三舍,与你回席咱。"贫道言称:"师父那得酒钱来?"他就身边解下瓢来,取甘河水化作仙酒,其味甚嘉...

对酒

对酒
朝代:清代 作者:秋瑾 原文: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翻译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注释①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②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