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论伐蜀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作者:佚名

  从为秦国建立“王业”的目的出发,就秦国当前的主攻方向问题,张仪与司马错展开争论。辩论双方在论证各自主张时,都紧扣“利弊”二字,阐明自己的观点。

  张仪力主“伐韩”。出兵三川,进逼周室,“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一举称霸,功大利近。他描绘的前景,颇为诱人。正面论证伐韩之利后,再从反面论证伐蜀之弊。蜀地偏僻,戎狄之长,荒远贫瘠。胜了,“不足以成名”;取地“不足以为利”。无名无利,且“敝兵劳众”,其弊大矣。

  司马错主张“伐蜀”。先以“不然”二字斩钉截铁地否定了张仪伐韩的主张。然后正面立论,指出建立“王业”的三个前提条件:地广、民富、德博。而秦国的现实则是“地小民贫”,“地小”则需广地,“民贫”则需取财,欲“德博”则需树美名。基于当时的客观现实情况,应先选择易于成功的事做。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纵深论述,一一揭示伐蜀之利,攻韩之弊。先论伐蜀的有利条件:“西僻之国”,“戎狄之长”,“桀纣之乱”,伐蜀适逢其时。既有攻伐的口实——“禁暴止乱”,又有必胜的实力——如“狼逐羊群”。终言其利:取地、得财、获美名,一石三鸟,何乐不为?然后从反面揭示伐韩之弊,不仅得恶名、无实利,还可能使秦处于被动危险的境地。对周、韩、楚、魏四国的政治交易与联合抗秦,虽属推论,却切近事实。伐蜀“易”而有利,伐韩“危”而多弊,立论坚实,分析透辟,很有说服力。

  二人的论辩风格大相径庭:张仪蹈空踏虚,高谈阔论,词语华美,耸人听闻,颇具诱惑力;而司马错则沉着冷静,注重实际,不以放言高论蛊惑人,而是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张仪纵横家的风采与司马错务实政治家的风范,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7343.html

宿迁道中遇雪

宿迁道中遇雪
朝代:宋代 作者:陆文圭 原文: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 墨云淇水光,上下玻璃天。 六花时时飘,集我车上毡。 左右拍手笑,翁似日鹤仙。 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 相关翻译 注释 宿迁:今江苏省宿迁市。登车:上车。琼田:传说中种玉之田,形容雪后莹洁如玉的江湖、田野。墨云:黑云。淇水光:六花:雪花的别称,因雪花结晶六瓣,故名。毡:zhān,毡。翁似日鹤仙:老头像白鹤仙翁。日,疑为“白”误。鹤...

【双调】清江引 秋夜

【双调】清江引 秋夜
朝代:元代 作者:丘士元 原文: 夜阑梦回人静悄,不住的寒蛩叫,细雨洒芭蕉。铁马檐前闹,长吁几声儿得到晓?  【双调】落梅风 江上闻笛  江天晚,起暮云,恰才的夜凉人静。风送玉箫三四声,使离人凭阑愁听。 秋夜梦回  清秋夜,鸳梦回,闹寒蛩絮人心碎。长吁几声人万里,病形骸越添憔悴。  【双调】庆东原 秋暮感怀  山连地,水映天,盼宾鸿过尽空嗟怨。朱帘半卷,西风槛边,...

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杂剧·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楔子 (冲末扮宋江领卒子上)(诗云)自幼郓城为小吏,因杀娼人遭迭配。宋江表字本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我乃宋江是也,山东郓城县人。幼年为把笔司吏,因带酒杀了娼妓阎婆惜,迭配江州牢城。路打梁山泊经过,有我结义哥哥晁盖,知我平日度量宽洪,但有不得已的英雄好汉,见了我时,便助他些钱物,因此天下人都叫我做及时雨宋公明。晁盖哥哥并众头领让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相关翻译 注释 [1]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2]自许:自我期许。... 相关赏析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秋莲的词。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没什么寓意,只是描写秋天的莲花。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