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思欲济世,则意中愤然,文采铺发,遂叙妙思,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然犹怀念楚国,思慕旧故,忠信之笃,仁义之厚也。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玮其辞焉。”其后历代学者对本篇作者为屈原均无异议,直到近代,始有人表示怀疑。今文经学家廖平首先发难,其《楚辞讲义》云:“《远游篇》之与《大人赋》,如出一手,大同小异。”现代学者,陆侃如早年所著《屈原》、游国恩早年所著《楚辞概论》,都认为《远游》非屈原所作(游氏晚年观点有所改变),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刘永济《屈赋通笺》也持同样的观点。而姜亮夫《屈原赋校注》、陈子展《楚辞直解》等则坚决认为《远游》为屈原所作。归纳起来,说《远游》非屈原所作,大致有三点理由:第一是结构、词句与西汉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有很多相同;第二是其中充满神仙真人思想;第三是词句多袭《离骚》、《九章》。但姜亮夫《屈原赋校注》、陈子展《楚辞直解》都认为《远游》结构语句与《大人赋》多相同之处,只能说明《大人赋》抄袭《远游》;描写神仙真人与屈原所处的楚文化氛围吻合,而神仙真人思想也仅是本篇的外壳而不是主旨所在;一人先后之作,中有因袭,自古而然,不足为奇。他们的观点,应该说是可以成立的。今人更有著专文“从文风、修辞、语法、韵律等几方面客观而科学地列出一些事实。以证明《远游》的作者只能是屈原而决非别人”(姜昆武、徐汉树《<远游>真伪辨》,载《楚辞研究论文选》)。《远游》为屈原所作,似乎应该成为定论,正如姜亮夫所说,“从整个屈子作品综合论之,《远游》一篇正是不能缺少的篇章”,“《远游》是垂老将死的《离骚》”(上一文姜亮夫引言)。

  人与当时楚国政坛矛盾极深,而对那个嫉贤忌能、迫害忠良的朝廷,他唯一的办法是离去。对一个热爱国家的大臣,离开郢都去周游四方,并不是愉快的。所以,欲离不离,欲去还留的心态,使他的情绪寄托——诗歌,呈现一种徘徊犹疑、反覆凄迷的美。不过,《远游》一诗所描写的远游,并不是诗人的现实行为,而更多的是想像活动。因为是想像活动,诗人就把远游定位在天上,在神道怪异之间,在云光霞影里。众多的天上神祗,成了诗人的游伴。古人认为,天堂是真纯高雅的,所以,远游的梦想,也是神奇脱俗的。不过,最后诗人还是不得不回到人间,回到苦难黑暗的世俗社会。对世俗社会卑污的谴责,对高雅纯真世界的追求,也在远游的虚构中表露出来了。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7371.html

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阆苑高寒。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翦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共无眠。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斗婵娟。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红牙润沾素手,听一曲清歌双雾鬟。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相关赏析 鉴赏 《新雁过妆楼》,一名《雁过妆楼》。双调,九十九字,上片九句五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阆苑”...

留春令

留春令
朝代:宋代 作者:彭止 原文: 夜来小雨三更作。近水处、小桃开却。玉女向晓掀朱箔。似与花枝有约。绿池上、柳腰纤弱。燕子过、谁家院落。春衫试着香罗薄。无奈东风太恶。 ...

浣溪沙·庚申除夜

浣溪沙·庚申除夜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相关翻译 注释 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谓:“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此二句谓把寒冷除夜里浓郁的闲情收起,那优关的柘...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相关翻译 注释 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同“原”。... 相关赏析 赏析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