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禄点评

点评

作者:佚名

  介之推偕母归隐的动机和心理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介之推认为晋文公能够重登九五之位,是天命的体现,“二三子”据天功为己有,是贪的表现,无异于犯罪。而晋文公不以此为“奸”,还理所当然地给予赏赐,这就成了上下蒙蔽,他是不屑于效仿的。母亲和介之推有两次对话。第一次是试探性的建议:“何不自己也去求得赏赐呢?否则,就这样默默地死去又能怨谁?”遭到介之推的拒绝,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二三子”所做的不正确还去效仿,罪过更大。而且已经说了晋文公的坏话,就不能再领取他的俸禄。母亲再问说:就算不要赏赐,那么让他知道你有功怎么样呢?介之推又拒绝说,既然都要隐居了,又何必还要这样的名声呢?母亲明白了介之推的意志是坚定的,就表示要和儿子一起隐居。这一段对话写得十分巧妙,既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介之推的心理,又不流于枯燥说理: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7824.html

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朝代:元代 作者:秦简夫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看青铜镜,一夜忧愁白发多。老身姓李,失主姓赵,是这汴京人氏。所生下两个孩儿:大的赵孝,小的赵礼;两个十分孝顺。争奈家业飘零,无升合之粟。方今汉世中衰,兵戈四起,士民逃窜。似此乱离,只得随处趁熟。两个孩儿不知抬着老身到这甚么去处?(赵孝云)母亲,这是宜秋山。...

山行杂咏

山行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文: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相关翻译 译文 山路崎岖不平(“平均十里只有半里是平坦的”是虚指,形容山路十分崎岖),山峰延绵不绝(过了一个山头又是一个山头也是虚指),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作者介绍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

长相思(五之四)

长相思(五之四)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暮山青。暮霞明。梦笔桥头艇子横。苹风吹酒醒。 看潮生。看潮平。小住西陵莫较程。莼丝初可烹。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

高阳台·除夜

高阳台·除夜
朝代:宋代 作者:韩疁 原文: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难以入睡,频频倾听银签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让屋室一片光明,突然想到年华飞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