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劝谏艺术

劝谏艺术

作者:佚名

  先秦历史散文著作《战国策》,以记叙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为主要内容。这些纵横家们,能说会道,长于论辩说理。其言论,内容精辟,启人心智,形式巧妙,入情入理,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艺术光芒。新编高中教材第一册入选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就是这类散文的代表。细细研读,其艺术性让人回味无穷;其思想性使人倍受启迪。现就文章的语言艺术作简要分析。

  一、避其锋芒、欲擒故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承了赵国的王位。因年幼,于是由赵太后执政。此时的赵国,新旧更替,动荡不安;野心勃勃的秦国又乘机攻赵,连克三座城池。赵国祸不单行,处于危难之中。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拒秦,赵太后只得求救齐国,共同抗秦。而齐国提出条件,让赵太后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方才出兵。作为母亲,赵太后心理的天平倾斜到了个人的私情一边。国难当头,群臣心急如焚,竭力劝谏,均遭斥责。赵太后甚至蛮不讲理的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事情陷入了僵局,“劝谏赵太后”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此情,老臣触龙自愿担当此任,出面劝谏太后。太后得知触龙进见,知道他为劝说长安君做人质一事而来,思想上已有了充分的警惕和准备。她怒气冲冲,专等触龙提出此事,骂他个狗血喷头,吐他一脸唾沫。心里话:好一个大胆的家伙,竟敢顶风劝谏,自找没趣。然而,当老臣触龙迈着急促而蹒跚的步子进见时,太后等来的不是劝谏之辞,而是亲切而又温暖的问候和关心,这使她大为感动,随之心里那根绷得很紧的警惕之弦不自觉的放松了,怒气也渐渐消除了。其实赵太后正中了触龙的欲擒故纵之计,这也是触龙劝谏策略的第一步。

  二、巧妙布阵、诱其上钩

  赵太后怒色少解,但触龙仍未提及让长安君做人质一事,而是顺着拉家常的线索,向太后提出给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差使的请求,以趁自己健在之时为儿子作长远打算。这就表现出了对小儿子的特别疼爱。这个请求实际上是在向自己的目标──劝谏长安君做人质慢慢靠近,也是继续诱太后上钩的关键一步。这一请求非但未遭拒绝,而且还引起了太后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亲人不爱子?于是她爽快答应了。而且她好象找到了同盟,找到了“不让长安君做人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她哪里知道,这实际上是迈进了触龙的圈套。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正当两人就“爱子”问题不谋而合的站到同一战壕里的时候,触龙顺势将话题引向了“谁更爱自己的子女”的论争,并巧妙的运用激将法:明知太后更爱长安君,却说她爱燕后甚于长安君。这便又引起了新的争论,于是触龙摆出自己的观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并以太后送女儿燕后出嫁时,担心女儿的长远利益的事实,使太后深深认识到:要真心爱子女,就要为子女做长远打算。太后承认了这一观点,紧接着,触龙步步进逼,从赵国的历史说开去,列举了一系列反面的事实:“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候者,其继有在者乎?微独赵,诸候有在者乎?”他们都不存在了。这是为什么呢?于是触龙顺理成章的指明了其中的原因:“岂非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丰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至此,言归主题已到火候。触龙便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指出了太后的做法:“尊长安君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令令有功于国”的危害。从而也解释了他认为太后爱长安君不若爱燕后的理由。这样,就使赵太后陷入了既疼爱长安君,又不让他出使齐国,为他作长远打算的这种自相矛盾之中。使她深刻的明白了自己对长安君的爱只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溺爱而已,这种溺子骄子就等于杀子。于是,赵太后答应让长安君出使齐国,触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挽救了赵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018.html

上裴晋公

上裴晋公
朝代:唐代 作者:李郢 原文: 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天上玉书传诏夜, 阵前金甲受降时。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 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作者介绍 李郢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

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月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原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注释1.圆魄:指中秋圆月。2.安知:哪里知道。...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

韩庄闸舟中七夕

韩庄闸舟中七夕
朝代:清代 作者:姚燮 原文: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相关赏析 导读 这首诗,把韩庄闸所见之美与七夕美好的民间传说结合起来,既描写了微山湖之美,又切合融入了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使诗味更浓。... 赏析 韩庄闸,在山东微山县微山湖口。七夕,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会的日子,为民间的美好传说。作者乘着一艘用木兰树做船桨的画船,在誉...

曲江对雨

曲江对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相关赏析 鉴赏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