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创作缘由

创作缘由

作者:佚名

  屈原学识丰富,“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具有远大的理想,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他就用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绵缠悱恻的情绪。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还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时。《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离骚》本身找证据是个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但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诗人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即《离骚》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创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太忠实于史实,也是有可能的。

1、 牛胜玉 .《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粤教版)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3 :8 . 2、 马德高 .《高中新课标古文完全解读·必修1—5》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7 . 3、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编写组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广州 :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 ,2014 :31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272.html

小重山·七夕病中

小重山·七夕病中
朝代:宋代 作者:吕渭老 原文: 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梦魂偏记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参考赏析 赏析 该词是词人写自己正在病中,恰逢是年七月初七,当夜心潮起伏,久不成寐;然后,忽于梦中到了水西亭旧地,恍如又与友人聚首,欢度七夕。上片首句“半夜灯残鼠上檠”,表明词人尚展转未眠,不仅眼见灯光因油枯...

【双调】折桂令 严客星

【双调】折桂令 严客星
朝代:元代 作者:鲜于必仁 原文: 傲中兴百二山河,拂袖归来,税驾岩阿。物外闲身,云边老树,烟际沧波。犯帝座星明凤阁,钓桐江月冷渔蓑。富贵如何,万古清风,岂易消磨。 诸葛武侯  草庐当日楼桑,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出师表谋谟庙堂,梁甫吟感叹岩廊。成败难量,五丈秋风,落日苍茫。 杜拾遗  倦骑驴万里初归,可叹飘零,谁念栖迟?饭颗山头,锦...

少年游·重阳过后

少年游·重阳过后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咏木芙蓉。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而芙蓉花却独自开得分外艳丽。这不畏严霜的木芙蓉象征着爱情的坚贞、高洁,因此词人要特地把它留赠给自己的意中人。“重阳过后”三句为景语,写重阳过后自然景物的变化。西风凄紧,庭叶飘零...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朝代:唐代 作者:刘长卿 原文: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注释⑴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