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通假字
约从离衡 “衡”通“横”
威振四海 “振”通“震”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缉察盘问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没”通“殁”
锄櫌棘矝 “櫌”通“耰”

一词多义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原为动词,在此用作名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动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使动用法。)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形作名)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理位置 形作名)
固守以窥周室/自以为关中之固(牢固地,牢牢地)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 对国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
2.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诸侯)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衰弱
约从离衡 使(秦国的连横策略)离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百姓力量)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 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 ,引、招致 使(同列)来朝拜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诸侯国)灭亡
3.名词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做 用绳子系)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为“奴役”)
将数百之众 (率领,带领)
过秦论 (指出过失)
4.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看重)
5.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 (溃败的军队)
6.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方)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坚固的屏障)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尊贤而重士 (贤德的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豪杰)

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黄河今:河流)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古:继承 今:受)
3.西举巴蜀( 古:攻取 今:向上抬)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 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5.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纳 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6.九国之师(古:军队 今: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7.流血漂橹 (古义:盾牌 今:划船工具)
8.以为桂林、象郡(古:把……作为。“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今:认为)
9.迁徙之徒也(古:征发今:迁移,搬家)
10.斩木为兵(古:兵器 今:士兵)
11.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
12.山东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13.皆明智而忠信(古:聪明智慧;今:通达事理)
14.国家无事(古:诸侯和大夫封地;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15.才能不及中人(古:一般人;今: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重点虚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助词 相当于“的”)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连词表修饰关系)
尊贤而重士(连词表并列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连词表转折关系)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连词表因果关系)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表修饰 相当于:“地”)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伏尸百万
铸以为金人十二
金城千里
2、宾语前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崤函之固,自若也
3、介词短语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余威震于殊俗
省略句
委命(于)下吏
身死(于)人手
威振(于)四海
士不敢弯弓(射箭)而报怨
聚之(于)咸阳
以(之)为桂林、象郡
蹑足(于)行伍之间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被动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313.html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朝代:宋代 作者:韩元吉 原文: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登上蛾眉亭凭栏望远,只见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上有飞瀑千尺悬空奔流,泻入滔滔长江。那眉梢眉尖凝聚不解的愁与恨,到什么时候才能消散?波涛汹涌的江水正卷起连天怒潮,浪高风急;酒意初退,耳畔便仿佛响起如怨如诉、不绝如...

酒泉子·长忆观潮

酒泉子·长忆观潮
朝代:宋代 作者:潘阆 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技艺高超)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

剑门道中遇微雨

剑门道中遇微雨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注释剑门:剑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

鹊桥仙·馨香饼饵

鹊桥仙·馨香饼饵
朝代:宋代 作者:吴潜 原文: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到头人事控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度。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相关赏析 鉴赏 宦海沉浮,恰如海的潮涨潮落,永无停息。尤其是在调迁频繁却无法担当大任、壮志难酬时,其落寞的心情更为沉重。此词抒写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起笔三句叙事: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上,极目远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