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通假字
约从离衡 “衡”通“横”
威振四海 “振”通“震”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缉察盘问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没”通“殁”
锄櫌棘矝 “櫌”通“耰”

一词多义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原为动词,在此用作名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动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使动用法。)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形作名)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理位置 形作名)
固守以窥周室/自以为关中之固(牢固地,牢牢地)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 对国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
2.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诸侯)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衰弱
约从离衡 使(秦国的连横策略)离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百姓力量)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 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 ,引、招致 使(同列)来朝拜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诸侯国)灭亡
3.名词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做 用绳子系)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为“奴役”)
将数百之众 (率领,带领)
过秦论 (指出过失)
4.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看重)
5.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 (溃败的军队)
6.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方)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坚固的屏障)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尊贤而重士 (贤德的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豪杰)

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黄河今:河流)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古:继承 今:受)
3.西举巴蜀( 古:攻取 今:向上抬)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 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5.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纳 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6.九国之师(古:军队 今: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7.流血漂橹 (古义:盾牌 今:划船工具)
8.以为桂林、象郡(古:把……作为。“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今:认为)
9.迁徙之徒也(古:征发今:迁移,搬家)
10.斩木为兵(古:兵器 今:士兵)
11.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
12.山东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13.皆明智而忠信(古:聪明智慧;今:通达事理)
14.国家无事(古:诸侯和大夫封地;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15.才能不及中人(古:一般人;今: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

重点虚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助词 相当于“的”)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连词表修饰关系)
尊贤而重士(连词表并列关系)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连词表转折关系)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连词表因果关系)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表修饰 相当于:“地”)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倒装句
1、定语后置:
伏尸百万
铸以为金人十二
金城千里
2、宾语前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崤函之固,自若也
3、介词短语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余威震于殊俗
省略句
委命(于)下吏
身死(于)人手
威振(于)四海
士不敢弯弓(射箭)而报怨
聚之(于)咸阳
以(之)为桂林、象郡
蹑足(于)行伍之间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被动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313.html

白莲

白莲
朝代:唐代 作者:陆龟蒙 原文: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相关翻译 译文 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负。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才真正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白莲看似冷漠无情却怀有着不尽幽恨,可惜又有谁人察觉到呢?在天将破晓而残月尚在,凉爽清新的晨风吹拂时,它正在孤独一生后悄然欲坠。...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白莲...

声声慢(木犀)

声声慢(木犀)
朝代:宋代 作者:李弥逊 原文: 龙涎染就,沈水薰成,分明乱屑琼瑰。一朵才开,人家十里须知。花儿大则不大,有许多、潇洒清奇。较量尽,诮胜如末利,赛过酴醿。 更被秋光断送,微放些月照,著阵风吹。恼杀多情,猛拚沈醉酬伊。朝朝暮暮守定,尽忙时、也不分离。睡梦里,胆瓶儿、枕畔数枝。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

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儿去就十余年因竹请题寓情有咏

周较书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儿去就十余年因竹请题寓情有咏
朝代:明代 作者:沈周 原文: 一别清风又十霜,重来三径未全荒。 此君已觉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长。 书简漫消新岁月,渔竿不厌旧沧浪。 试呼浊酒歌淇澳,昨夜疏帘雨正凉。 相关翻译 注释 周较书宗道:任校书的周宗道。较书,校书,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塾:shú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家塾、私塾。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十霜:十年。三径: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载,西汉蒋诩,哀帝时为衮州刺...

喜外弟卢纶见宿

喜外弟卢纶见宿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曙 原文: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注释⑴卢纶:作者表弟,与作者同属“...